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感受历史魅力 传承文化精神

来源于: 民进中山市委会

 

民进中山市退三支部主任  李皖岐
2012年7月25日
 
 
  安徽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脚踏这片沃土,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铺面而来,置身其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古老与文明的更替,一路的劳顿亦抛却脑后。
  合肥的景点不少,我们带着学习国学的目的,去了一趟当年开办国学课堂实验基地的汤池镇文化教育中心,感受那里的人民素养,之后又来到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包公祠,瞻仰了名满天下、爱民如子的宋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由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色正芒寒”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离开包公祠,走在长长的淮海路上,感觉翻开了历史的画卷,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透过那泛黄的纸页向我们缓缓走来:不觉间来到了李鸿章故居。“李府”黑色的大门并不十分张扬,但上面“李府”二字的红色灯笼却给大门添了不少的威势。“鸿图大展,文章经国”八个大字能够为李鸿章的取名释义。故居里面的陈列馆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苦难、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期间,主办洋务,兴办近代企业,创立北洋海军,力图富国强兵,被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第一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还记载了这位晚清军政重臣创造的诸多的“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甚至连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龙旗,也是李鸿章创意奏请由原兵船旗改用的。倡举以创新局,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途上,李鸿章的作为是可以肯定的。
  四天的学习结束了,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画面:汤池小镇的人杰地灵,李鸿章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拯的清心廉政……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但感到神清气爽,更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此行留给我一个感悟,为人生的路很长,且行且修,不断感受国学文化,修养身心,才能明确人生的方向。
 
发布日期:2012-07-25 民进退休三支部主任  李皖岐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