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读论语,谈“仁”

来源于: 民进中山市委会
 
  孔子的伦理观、教育思想完整地体现于《论语》中。其伦理观的核心是仁,实施贯彻仁的手段是礼。仁的内涵其一爱人,其二修己,其表现为个人对道德的崇尚和完成。
  “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孔子由仁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甚至可以说也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因为孔学在塑造形成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不是宗教但是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不相上下。孔子仁的特征是把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之上。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家庭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养,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
  孔子把仁看得高于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
  如何在“仁”的指导下修身呢?
  首先,仁者爱人, 要有宽大的胸怀。君子不去过多的 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新广东精神的“厚于德”也就是要求我们要做有道德的人。
  其次 要学会宽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告诉我一个字,让我一辈子就遵守它。)孔子特宽和,用商量的口气说:岂恕乎,就是宽恕的恕。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字。然后老师又为这个“恕”字加上了八个字的解释,这八个字我一说大家人人都知道,其实这是圣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宽容,就是你自个儿觉得不想干的事,你就别强迫别人干。孔子把:恕“看做是值得终身行之者。
  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平和的心态,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代的高素质的广东人,中国人。
  在浮躁的当今,幸好有经典著作,如明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
 
发布日期:2012-09-04 民进仙中支部宣传委员  谢红章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