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韵律中的“利与弊”
李伟权
(2013年12月)
《论语》一书,其中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意思是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一心去追求个人的利益,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多怨”者就是“弊”也。这里可引申出做人必须懂得权衡利弊的关系。
的确,利弊是一对孪生子,他们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同时存在于人生中,利与弊总是互相联系的,有利必有一弊,有大利必有小弊。
正因为这样,生活天天在问,你应当怎样对待利弊得失,更应当怎样去趋利避弊。答案自然早已有之。天下之利,既有个人的,更有国家的;既有眼前的,更有长远的;既有局部的,更有整体的。而且这些利无不密切相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是如此,弊也是如此。我们都必须学会权衡利弊。人不能没有自我,但绝不能一切为着自我。在人生的天平上,自我的分量永远是最轻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分量才是最重的。两者的位置决不可颠倒,颠倒了就会栽跟头,就必定招致多怨。
人在生活中要正确权衡利弊,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才能富有远见;德高才能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高才能分别轻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的利益。
最近,我们以民进广东省委“关于大力宣传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的决定”和民进中山市委会“关于学习李亚威会员的先进事迹的通知”精神,组织学习了深圳民进李亚威会员的先进事迹。其事迹确实感人至深。在面对即将消失的金子般的彝族文化,她承诺:我要尽己所能,传承和传播彝族文化瑰宝。在面对当地艰苦的创作条件,她承诺:拼着这条命,我也要保证作品质量。当面对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她又暗许诺言:要把楚雄当作“第二故乡”,多为当地群众做好事,献爱心。她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十三年如一日,长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精品,当好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她热爱国家和人民,走到哪里,帮到哪里,助人不遗余力,作善不图回报。她默默充当“文化义工”的角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记录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以13年的执着坚守“履约践诺”,体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忠诚大义,也体现了一名“人民艺术家”的高尚情操。她是道德的高尚者、道德的无私奉献者、道德的言行一致者。她所许下的承诺都一一兑现,都作出了无怨无悔的艰辛付出,以私弊赢得公利,以奉献赢得荣誉。她无愧于“道德模范”、“爱心大使”、“三八红旗手”、“楚雄荣誉州民”。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榜样的力量、道德的楷模,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会牺牲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不能设想,一个患得患失的人会自觉地以眼前利益去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不能设想,一个巧取豪夺的人会情愿舍弃小集团利益而保存整体利益。可以肯定,为了煮熟自己一个鸡蛋而不惜放火点着别人房子的人是绝对不能正确处理利弊得失关系的。
利弊将伴随我们的一生,能否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将考验我们的一生。为着人生的和谐光明,我们应当记着:期望无弊尽利是一种幻想,能以私弊赢得公利是一种美德,如因小利招致大弊是一种愚蠢,而如因私利酿成公弊是一种耻辱。
由于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国家的人,可见,在“修身”学习践行的同时,必须把个人与国家,以及社会联系在一起,做到紧跟形势,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年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作指导,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指引,也要遵循好民进中央、省委会倡导的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等要求,学会正确权衡利弊,常保持心明眼亮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与时俱进,学会正确权衡利弊的人生,才能说得上是一个有韵律的人生,光明和谐的人生。
(作者系民进退休一支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