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对于执政党和参政党来说,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关键字:聚精会神搞好建设 加强改进自身建设 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期历史阶段展基础。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事实不可改变,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民主党派,取得了进一步胜利。
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日益和谐与成熟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中国曾尝试走西方的多党议会制,没有取得成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也未能让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何以能够坚持到今天?为什么参政党能接受执政党的领导?为什么这种合作关系能长期坚持下来?实践证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不断协调发展的党际关系。党际关系的深层基础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纲领。制定了民主建国的共同纲领,这成为了党际亲密合作的基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仍有共同的政治主张、政治目标,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增进共识,这是维系党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趋势,找到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方向,并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既吸纳了人民群众的民情民意,也采纳了参政党的意见建议。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已经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人民和历史发展所认同的重要政治制度。综观中国历史,虽然党派之间有时有不同意见,但并不存在根本分歧,不影响他们之间具有的共同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能够延续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参政党的地位已经明确,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夯实。在党际合作中,民主党派哪些需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哪些要独立处理,这个辩证关系的处理过程也是党际关系进一步协调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赢得了民主党派的忠心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
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指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论述,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性进步,纠正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性质政党的错误,又指出其仍然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强调其具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进步性与广泛的代表性相统一的特点,阐明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基本性质。
民主党派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对于执政党和参政党来说,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分别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在此基础上,无论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都要为“有所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队伍的建设要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这预示着,参政党提高参政能力建设也会成为研究探讨的课题。民主党派成员分布在各行各业、不同的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参加民主党派的活动,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会有一定的局限。专职从事党派工作的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党派成员的作用。民主党派有了明确定位后,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要求也提高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对完善政治协商制度非常重要。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还要处理好党派自身建设与参政议政的关系。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任务,自身建设是为更好地实现这一任务服务的。民主党派在完善自身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优势与劣势的关系,充分发挥优势。在工作中,民主党派要把政协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在政协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与政府有关部门形成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后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参政能力,这也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内容。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建设,民主监督要规范化、制度化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起点很高,具有前瞻性。但是还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形成制度化。这是民主党派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中,民主党派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目前的现状看,在许多方面是有进步、有成果的。现在,民主党派成员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履行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意见》发表已经十五年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实践中也日益成熟。提到规范化、制度化,夏明希望,“在法律上还要有所突破”,这是我们逐步实现法制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被统称为民主党派的八个政党,它们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目前,在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政府机构和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门均有众多民主党派的成员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各民主党派的成员也有很大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中城市都建有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它们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纵观上述,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作用应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所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建设,民主监督要规范化、制度化。与此同时,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2.《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