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
|
|
2003-11-29 来源:中山市在线建议提案在线 【收藏本文】 浏览 3133 次 |
|
|
案 号 | 20030134 | 案 由 | 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 | 提出人 | 民进中山市委会,中山市政协教育委员会 | 详 细 内 容 |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召开后,国家职教形势看好,我市的状况如何呢?应该说,中山的职教发展总体上讲是健康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创出了不少经验,成绩显著。2002年,我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之比为5:5,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虽然中职的招生比例比前几年略有下降,但由于高中入学高峰期到来,中职的实际招生数每年仍在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专业调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逐步上规模、集约化,形成了10多所规模较大并已办出优势专业面向全市招生的骨干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山却一直进展不大,这与广东省到目前为止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34所,今年以高职校为主招收大专层次新生11.8万人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提出在我市发展高职教育的建议,拟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市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关问题。 | 办 法 | 一、我市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职符合国务院《决定》的要求。 国务院《决定》明确指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今后大专层次高等教育要逐步向高职教育转化"。这表明发展高职已成为发展职教的重要任务,我市是中等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要及时把发展高职摆上日程。 (二)发展高职是中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中山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成绩斐然。中山发展的原因,除政府领导的决策正确、管理有方以及地域优势等主客观因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战略成功,即以成功的人事政策引进了数量可观的各类人才。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缺乏大专以上技术人才和中高级技工人才的问题已显得日益突出。 以火炬开发区来说,按照该区规划,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预计工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5万人。广东省规定高新企业的标准之一,要求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20%,即大约三万人,但目前只有5251人,就是说预计几年内须增加2.6万人。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不仅表现在大专以上的技术人才方面,更突出的是中高级技工人才。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截止2001年底统计,我市共有二、三产业工人101.84万人(含外来人口),其中技术工人为15.45万人,技术工人中初级工87544人,中级工51754人,高级工14066人,技师1269人,高级技师13人,分别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为56.6%、33.5%、9.1%、0.8%、0.01%,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加在一起占9.91%,远低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 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争夺人才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激烈,引进人才固然是途径之一,但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培养数量可观的技能型高级产业人员,才能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三)发展高职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如前所述,中山的中职教育发展是好的,但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完整,高职教育处于缺损状况。未来几年,中山将面临高中段在校学生高峰期,从2002年起到2006年,每年将大约增加100个班级共4000-5000名高中段学生(含普通高中和中专、技校、职中生),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如本市仍没有高职校,那么越来越多的高中段毕业生就只能以低知识层次的身份走上社会。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发达的地区,都无一例外地有一个庞大的职教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支撑点。美国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社区学院,欧洲特别是德国的职业培训系统,日、韩等国的职业教育为这些国家撑起了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澳大利亚更为典型,他们的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类学校全国有80多所,2001年的在校生有170多万人,占澳大利亚全国总人口的近10%,使TAFE成为该国最大的教育类型。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都有比较发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并都有发达和比例适当的高职教育?可以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寻找答案。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技能性人才,为经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动力。由此可见,中山发展高等职业是完善职教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档次,从而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在需求。 (四)发展高职是解决本市高中段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中学、技校、中专(含成人中专)14所,普、职兼有的混合高中8所,中职类(指职中、技校、中专三类学校)在校学生22000多人。今年中职类学校毕业生6448人,其中只有1408人被高职校录取,仅占中职校毕业生的22%,其余大部分毕业生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普通高中毕业生今年报考大学的4119人,录取到大专层次以上学校的有3492人,录取率约为85%。被录取的学生中,本科以上的只有1372人,占录取人数的33.3%,余下的三分之二被录取到第三批大专和第四批市级以及民办高职类学校就读,尚有600多人无大学可上。这只是2002年的情况,而随着高中高峰期的到来,预计2006年高中段毕业生将达25000人以上,我市及时举办大专层次职教,对今后缓解本市高中段毕业生升学压力,满足广大群众希望其子女能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提高我市高等教育入学率,显然非常必要。 二、我市发展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可行性 (一)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职。 高职教育属非义务教育阶段,应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发展,尤其要发动大企业举办高职,要考虑政策推动。我国加入世贸后,已明确了"教育服务"、"市场准入"的政策,外国许多教育机构都看准中国这个大市场,市教育局、市政协教育委目前在这方面已有若干具体的接触,引进外国教育机构要优先考虑高职,建议政府规划好发展教育的用地,机遇不可错过。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成立后,除主要发展本科教育外,要把发展高职列入重点之一。建议市政府根据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及时制订我市发展高职的规划。 (二)利用中山中专资源发展高职。 1、中山中专具有上高职的基础。 中山中专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山市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形势下创办的一所高质量的普通中专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原定的目标如期实现:1996年成为省重点中专,2000年跻身国家重点中专行列,成为优质的职教基地。该校创办的数控机床加工专业为全省最早,这个专业的几届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1998年毕业的部分同学已成为月薪5000元以上的高级蓝领人才。同时,该校针对我市地处珠三角腹地,第二、三产业发达的经济结构,确立了建立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职业学校的思路,目前已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在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起龙头作用,先后与全市9所职业中学联办了30多个普通中专班,其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辐射到各职业中学,在我市职业教育系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配备了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几年累计投资近两千万元,以机电两类专业群为重点,建起了完整的实训中心;三是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了育人环境;四是建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该校的110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66人,专业教师83人,其中"双师(同时具备中高级教师职称和工程师、会计师等职称)型"教师38人。专任教师中共有研究生23人,这批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体,已成为学校办学上水平的宝贵人力资源。由此可见,中山中专具有上高职的基础,但由于目前高中高峰期未过,学校仍应以中专招生为主,同时及时开办一些有影响的高职拳头专业,今后逐步扩大高职的招生比例。 2、中山中专上高职的可行性。 从国家和省规定的政策看,要办高职班,必须申办高职学院,因为非高职学院不能举办高职班。如果新办一所高职学院,没有近亿元的投入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校舍建成,也没有今日中山中专这样的名气。中山中专经过多年经营,现对照上级规定的高职学院条件已基本符合。再从我市的实际看,中山中专的拳头专业--数控加工技术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专业,正是我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所急需。陈根楷市长10月17日在全市大学生形势报告会上讲到,"中山地处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珠三角的腹地,拥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良好条件。为此,我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技术在中山发展迅猛,已使中山的制造业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山的国际名牌企业,生产上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如台湾著名电子企业宏基伟创、国基等企业均有多条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其生产线主体部分均实现数字化控制、其产品外观设计制造均采用了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中山小榄、石岐等地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家也认识到了数控设备在制造业中的突出作用,大量应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保守估计,中山目前拥有的加工中心总量应该在500套以上,数控机床超过1000台,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经常有这样的报告,反映出全国、全省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人才奇缺。可见,如果中山中专在原有中专学历教育基础之上,办数控技术高职班,为中山制造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师级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将会很受欢迎。 3、中山中专上高职是少花钱办大事的有效途径。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标准,达到高职院校合格条件有10项,其中有四项硬指标值得注意:一是规模条件,要求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过2000人;二是师资条件,要求本科学历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10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25%,每个专业"双师型"教师数不少于2人;三是校园校舍面积条件,要求校园用地大于150亩,校舍建筑面积大于6万平方米;四是教学设备及图书条件,要求有400米环行田径运动场及其他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图书馆藏书不少于15万册,计算机配备不少于10人一台。上述条件都属于一票否决条件。对照上列条件,中山中专提出,要求市政府2003年拨给专项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补充数控专业设备,增建一些教学用房,学校即可达到申办高职学院的基本条件。1998年前,中山中专的数控专业是全省中职校的龙头,当时被省高教厅评为首批中职校骨干专业,该专业开办以来不仅培养了四届300多名高质量的中专学历数控技术毕业生,还为东莞理工等名校培训了一批加工中心操作骨干教师。但最近几年来,东莞理工、省机械学校、省轻工学校、顺德梁球琚学校等均投入大量资金兴办数控专业,其设备优势已超过中山中专。中山中专要举办数控高职,首先必须更新设备。中山中专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市政府在开始时给予支持,学校今后可以实现自身的滚动发展。这是少花钱办大事的有效途径,建议市政府给予考虑。 | 答 复 | 民进中山市委会、中山市政协教育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我市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山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蓬勃发展于90年代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为本市培养了近10万名第二、三产业第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一直进展不大。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缺乏大专以上技能型人才(包括高级技工)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经济的全方位发展,省内外人才争夺愈来愈激烈,我市过去引进人才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我市2002年已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兴建中山学院,目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已定下今后的目标:办成招收本科生为主,兼招研究生和少量专科生的学院。我市唯一的高职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已经改变。只有通过创办我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本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已培养数量可观的技能型高级产业人员,才能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 在我市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要求。同时,通过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使我市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以本科为主)──职业技术学院(以专科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职中)──各类短期培训”的合理的层次结构。另外,从2002年到2006年,我市已陆续进入高中入学高峰期(高峰期将延续至2010年),每年将递增高中段毕业生4000-5000人,充足的生源基础为我市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条件。 根据市政府《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决定》(中府[2000]1号),“我市高等教育亦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积极开展与社会行业、企业,与外地名牌学校,与外国教育机构的联合办学,实现经费投入多渠道、办学主体多元化,使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迈向更高的层次。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更要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争取在今后3-5年内,我市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在经费投入和在学人数上,社会力量办学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在5月26日召开的全市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上,崔国潮书记、陈根楷市长指出,“办学体制改革是实现教育强市的必由之路”、“要真正把民办教育作为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来认识,消除各种思想障碍,加快进行‘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改革试验,落实给予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同等的待遇……” 综上所述,在我市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建设方案,为我市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中山市教育局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