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
|
2005-09-22 来源:中山市建议提案在线 【收藏本文】 浏览 3157 次 |
|
|
案 号 |
20050074 |
案 由 |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
提出人 |
民进中山市委会 |
详 细 内 容 |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1998年11月26日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社图发[1998]80号),为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促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明确了具体措施。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如何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等方面,对全党提出新要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方面,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在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 党的十六大后,广东省委提出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新目标。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提出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口号。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的各项文化建设政策和要求。民进中山市委作为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地方组织,围绕“文化”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2004年10月份我们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组分别到我市黄圃镇、南朗镇和民众镇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我们所调查的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果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分述如下: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指导下,随着我市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达到文化部“两馆一站一室”的要求。在全省地市级文化站达标的工作中,我市24个镇(区)的文化站全部达到一级站要求,镇级基本上建有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影剧院、体育活动中心、电视台(站)等,村级有综合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如南朗镇,三镇合并后,镇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体育中心,村级有灯光球场等。基本满足群众就近开展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二)农村文化机构基本完整,人员配置合理。在2002年事业单位改革中,镇级文化站同电视站等部门合并成立镇宣传文化中心(属事业单位编制),合理配备工作人员。镇党委委派一名委员管理中心的工作。村级主要由村委指派一名村干部负责文化管理工作。 (三)农村文化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各镇除了镇宣传文化中心在编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文化事业外,一般还根据具体需要聘请一些合同人员参与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影视播放等工作。各镇村成立了各种文化艺术团体。如黄圃镇文联分会下属的飘色、盆景、集邮、书法、醒狮、曲艺、摄影、老人书画、运动队、粤剧团、少儿艺术团等协会,各自有固定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民众镇文联分会,旗下有文学、书画、音乐、舞蹈、摄影、曲艺、集邮等协会,文联委员有25人,各协会会员268人,其中有国家级水平2人,省级水平2人,市级水平20多人。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农村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的农村文化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推动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四)农村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开放改革,中外文化不断交流,在各级文化部门正确引导,在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农村文化生活内容形式也不断丰富多彩。如大型歌舞晚会、专业艺术展览、艺术竞赛、体育竞技、艺术表演晚会、飘色巡游、节假日大型集会、电影下乡等等,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素质,改观了农村群众精神面貌。 (五)农村文化经费逐年增多。通常镇级文化设施建设维护、节假日大型活动项目、镇文化部门组织的专项活动等事项的经费,由镇财政拨款开支。近年投放文化经费年年有增长。如南朗镇2003年45万元,今年增加到48万元。村级文化设施由村自己筹资。民间协会团体的文艺活动大多自行解决经费,主要靠镇、村政府资助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热心人士捐助一点。多方支持成就我市农村文化气象。 (六)我市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孙中山故居、程君海故居、飘色艺术、咸水歌、高棠歌等等。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山的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些还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有些民间文化形式亟待保护。整理、挖掘、保护、传承中山民族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时代潮流中,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号召,各级政府领导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在政策、人力、资金上支持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中山民歌先后被收集整理,由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灌录成唱片、CD和MTV;黄圃、南朗、坦洲被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等。 二、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及时改善,否则会影响或拖慢我市经济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它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经济发达区镇农村文化建设一年比一年提高,文化设施逐年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经济欠发达区镇则仅可维持日常开支,文化建设无从谈起。经济中等区镇,为了招商引资,不惜金钱,而在文化建设上不愿花钱。同一个镇内的不同乡村也如此,差别较大。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缺少文化专才。由于生活待遇和环境等原因,部分镇区难留住文化专才,严重影响该地区文化发展。 第三、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未得应有重视,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开支。临时的经费开支要看当时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定,难以保障经费来源稳定。 第四、部分文化设施残旧失修,文化活动设施不足,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 (二)成因分析 中山的经济发展了,但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根据调研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如下几方面: 第一、对农村文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错误认为农民文化水平低或不懂文化,不需要文化,甚至有的认为可有可无。有的人认为搞文化只花钱,不创收,没意义。改革开放早期,领导在决策上重视抓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忽视农村文化建设。造成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欠平衡状况。这些失误严重影响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第二、历史发展的原因。长期以来,城市发展较农村快速,农村落后环境难以留住文化人,因此,城乡文化基础差距拉大。 第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文化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村农业经济不发达,不稳定,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有好的经济支撑,农村文化发展只能纸上谈兵。 第四、农村文化干部和骨干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
办 法 |
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承的。在我们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好文化建设特别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为了解决目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突出问题,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我们提出几点建设: (一)将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开支。胡锦涛总书记提得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所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必须充分认识“三农”的重要性,建设农村文化是建设和谐农村、和谐中山的重要举措。把建设农村文化与建设文明镇村相结合,以先进的高尚的文化占领农村,从文化强镇向文化强市的目标推进。为了维护中山的稳定大局,切实将利益向下,解决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中山全面发展。 (二)市政府逐年拨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配套资金,扶持欠发达镇区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欠发达镇区,由于经济不宽裕,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底气不足,如果市政府能支持一部分,镇区配套一部分,这样容易成事。另一方面,欠发达镇区的文化建设改善了,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了外商投资必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稳定了社会,相得益彰。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各镇区应确保农村文化干部的编制,要有专人抓农村文化工作。市文化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各乡镇文艺工作者进行培训,增强队伍的政治觉悟、管理水平和文化艺术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想尽一切方法吸纳文化艺术专才,开展农村文艺创作,开展农民喜爱的、健康的、高尚的活动形式和艺术创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四)重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新生一代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从小培养接班人。 (五)充分发挥利用社会资金办文化事业。在我们调研过程发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很多热心人士关心支持文化建设,有的出资,有的出力,无私奉献。因此,政府应该大张旗鼓地宣扬这种高尚情操,政府搭台热心人士唱戏,鼓励和方便热心人士为中山文化建设出力。同时,政府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使热心人士的捐资或投资起到应有作用。 (六)加快中山地方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物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山的人文资源丰富,我们要大力保护并作为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山旅游资源,为中山旅游经济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让人们了解中山文明历史,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珍惜今天美好一切,为建设明天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和工作。 (七)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激励机制。文化事业是一项高尚行业,文艺创作人品格清高,需要激励。政府部门开展各种形式文艺创作竞赛,文艺作品展览和欣赏等活动。定期召开全市文化建设表彰大会,对优秀创作给予奖励,对为中山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士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
答 复 |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已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部门的协调指导以及各镇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正在蓬勃兴起,势头喜人,在开展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中我市开创了不少新经验,举办了 “慈善万人行”、“镇区文艺大巡礼”、“中山合唱节”、“少儿艺术花会”、“公务员风采大赛”、“中山之窗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先进文化广场”、“先进业余社团”的评比、流动图书馆建设等等大量的活动,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在提案中反映的情况属实,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具有可行性,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群众性强、工作量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做好的事业。去年,广东省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专门召开了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我局年内也将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并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贯彻执行,为此我们将落实如下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一)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级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各镇区在“十五”期间建设的文化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各社区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的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二)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各镇区把宣传文化中心、图书馆、影剧院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 (三)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各镇区宣传文化中心、文化站、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对现有的设施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对文化广场要加强管理,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二、努力建立一支专职和业余相结合的文化队伍 (一)各镇区事业单位改革后设置的宣传文化中心,广播电视和宣传文化两大部分人力必须配齐,不可偏颇一面,要形成完整的广电和文化的运作机制,要取得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对宣传文化中心的级别、职能、编制等有规范性的落实。 要积极引进文化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充实宣传文化中心培训辅导力量,改变目前部分文化专干有组织工作能力但不熟文化业务的状况,对个别确实无法胜任工作的文化专干,应予以更换。 (二)加强对宣传文化中心人员,特别是文化专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使文化专干思想上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务上具备较强的组织工作能力和基本的文化艺术专长。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民间文化队伍。积极鼓励各种艺术门类的业余文艺团体和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名镇区宣传文化中心应利用现有的文化广场和影剧院等文化设施,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逐步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组织市属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和热心社区文化的社区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践证明,农村文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腐朽和反动的文化就必然去占领。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因此,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思想、生活的实际,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提高群众抵制腐朽、反动文化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发挥各艺术门类的业余艺术队伍的积极性。镇区影剧院、文化广场、图书馆室、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镇区、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阅报栏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抓好业余文艺创作,是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有力措施,各镇区基层应努力抓好这项工作。要建立一支包括各种艺术门类的业余创作队伍,为他们提供开展创作的必要条件,利用自办刊物、组织演出比赛和展览等载体,让他们的作品有较多的发表机会。市群众艺术馆、镇区宣传文化中心应经常举办培训班,为业余作者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扩大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增加基层网点建设,完善中山文化信息网、中山群艺馆网、中山图书馆网等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文化信息和服务。继续深入开展送演出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开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工程,支持镇区开展申报全省、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工作。 (五)外来员工是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者,也应该是文化生活的享受者和参与者,各基层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开展面向外来员工的各种文化活动,吸收他们参加各种艺术培训,宣传文化中心要对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以逐步提高外来员工的文化艺术水平。 (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各镇区要加强对娱乐、音像、网吧、演出、艺术类考级等文化市场的管理,积极配合市文化执法部门,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取缔和有效遏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违法行为,清理整顿音像、书报市场无证经营和销售非法出版物、翻版光盘,净化文化市场。 四、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二)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各镇区基层要保证当地的文化事业经费,并确保其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宣传文化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当地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艺术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 (三)拓宽基层文化建设的各种渠道。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要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家关于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税收减免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利用政财、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手段,扶持基层公益文化机构和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和资助基层文化事业。 (四)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的宣传。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