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履行职能>> 参政议政>> 提案答复 >> 正文
关于寻找促进中山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突破口的建议

2008-11-23  来源:中山市建议提案在线  【收藏本文】 浏览 3009
案 号20080025
案 由关于寻找促进中山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突破口的建议
提出人民进中山市委会
详 细 内 容
    当前,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来看,农业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有升有降,服务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是在科技生产力的强力拉动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越来越大。中山市位于中国经济引擎的腹地,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产业结构调整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持续永恒、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就需要通过将传统产业优化改造和先进产业的发展以及新老技术的融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优化产业结构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我们应当着力于哪条途径来加快中山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当前,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已迅猛席卷全球并深入渗透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民生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在胡锦涛总书记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但在原来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新加上了“信息化”,而且放在了第一位的“工业化”之后,排名第二,说明 “十七大”对新时期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已经超过十六大中“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任务,也明确宣布了信息化在我国建设小康、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这一切表明我们党对当今世界信息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有着清醒认识,对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十分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那就是由最先进的生产力带动次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大力推动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中山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突破口。
    通过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优化改造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遵循了党和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中山市在1999年就提出了建立“数码中山”发展计划,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懈努力,积极组织力量,采取了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与技改贴息挂钩”等各种有效措施,在网络基础建设、电子政务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校校通工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说明了我市对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但面对珠三角和中山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我们在当前的资源条件下采用怎样的办法集中有限的力量,使中山市信息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为此,就这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总目标:抓点促线带面,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
办 法
    一、改造传统生产模式、明确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方向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但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我们应当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促进信息化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重点产业领域,工作重心应优先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地方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发展阶段,是人类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对工业化不但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引发社会的结构性改变,这些改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而产生。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劲的扩散力、渗透力、融合性和创新性。这四个特征决定了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集成的新型工业化。其中扩散力指信息技术能够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都能够看到信息技术应用的身影;渗透性是指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中,并对这些环节与程序进行改造。比如优化管理流程的ERP、保障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柔性制造系统(FMS)等;融合性是指信息技术能够与其他技术、其他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形成许多新的产业或新技术,例如CAD/CAM、动漫产业等;创新性则指信息技术和应用本身在不断进化,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应用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例如集成有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信息化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规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无论在精细化管理、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知本凝聚与共享以及加工制造、市场流通等生产和服务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改善服务业,提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市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更加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和带动。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而出现的,现代服务业与信息化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是现代服务业的依托,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引领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服务业的兴旺发达不但使社会分工更加合理有序,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内需,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转变社会产业机构。以信息技术带动和改造中山的传统服务业,建立新型的现代服务业在中山乃至珠三角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是经济基础雄厚,工业总量排在广东省第五位,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二是中山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有较高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政府部门、企业、家庭以及各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需求稳步增长。三是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高,中山是广东触网率处于前列的城市,2006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90台,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2万户,信息网络普及率达26.14%;四是国际交流频繁,中山市既是伟人故里和著名的侨乡又是珠三角工业、贸易、服务和物流的重要基地,有强大的地缘优势、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11月6日,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广州市政府专门以“服务促进经济增长,信息带动产业腾飞”为主题举办了2007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以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从侧面充分说明了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性。现代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是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在发达国家其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超过30%。自1998年以来,全球现代信息服务业一直保持20%的增长速度。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核心,它包括生产环节的外包、物流、人力资源开发、解决方案、软件服务、咨询调查乃至金融、保险、专业服务、市场调查、科研等。作为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生产性服务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服务于企业,探索合适的应用模式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由政府牵线利用行业协会等组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中介作用的重要方式。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创意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信息服务业来带动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如物流、网络化制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公共科技资源库服务平台),以促进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和发展。
    信息化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也使得工业生产国际化、开放化经营加快。因此明确落实信息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角色,强力推进我市的信息化战略这条线,对提高我市生产服务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集中资源落实产业调整战略的关键点
    信息化对中山产业结构调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无容置疑,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元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委〔2007〕2号)充分反映了对信息化给予的厚望。近年来,中山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事业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要使信息化在中山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先锋作用,担当如此重任,必须要有更为有效的措施。信息化与机械化、电气化相比较,吸收了更多人类的智慧。因此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从宏观上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要实现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调整,第一在宏观上要能够更加合理地调配和引导信息化资源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在微观上要能够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中。要做好这两点,人及其组织建设是最关键的因素,其中有两个环节十分重要。一个是信息化主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建设、定位,另一个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在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的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组织与人力资源的培养。首先,党和国家对信息化重要性及其地位已有极为清晰的认识,信息化已上升成为了国家意志,但信息化所具有的高新技术特性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速度,使我们中的许多人仍难以对其正确的认识定位和把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难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阻力。任何常规业务的开展都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落实,没有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业务的开展必然受到制约。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事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协助市委、市政府制定战略、资源协调和推进组织工作。但我市的信息产业局至今仍就挂在经贸局下,人员编制紧张,任务繁重,这样的定位和组织架构与中山长期以来对信息化给予的期望极不相称,长期以往,必然损害中山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现。当前,此类问题并非个案,同样也存在于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因此要使信息化发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先锋作用,落实这个先锋机构的定位和组织队伍建设是当前促进信息化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经过上述剖析,建议市政府:
    首先要在搭班子、定战略、明奖惩、带队伍等信息化战略规划关键点上统一认识,下更大的决心确立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
    其次,以数字化校园为突破点,进一步加快我市信息化人才培养步伐。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事业,需要全员的参与。要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培养具备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信息化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否则再优良合理的产业调整布局都难以有效地落实实现。
    信息化人才培养包括三个层面: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无论哪个层面的培养,要使人才学会自如的信息化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技能,成为具有信息化素养,有着信息化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信息化人才培养有多种方式和措施,但面向就业的职业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是今后促进中山传统产业和信息化融合的最大的力量。培育这股力量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职业类院校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的几年间,一直沉浸在信息化海洋中,耳睹目染校园内遍布的各类信息化应用,他们经过几年良好信息化环境的强化而普遍建立起的信息化认识和素养,必然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于产业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所具有的信息化素养是普通职业教育速成班难以实现的。加快职业院校的传统校园向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对更快地实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现之关重要!
    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教育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深入的渐进演变结果。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初步实现其建设目标对任何一间学校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初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下工夫:一是参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明确目标,找差距;二是建立并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与教改推进的有效组织机构,落实机构定位,以确保政令畅通;三是依据数字化校园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促使全员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加快教改深入的长效激励机制;四是优先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运行资金的落实到位。
    虽然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同样会面临信息化和传统教育融合而带来的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切实认识到信息化素养人才培育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问题都不难克服。
    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是一场先进生产力带动落后生产力,先进生产模式代替落后生产模式的一场渐进的革命,这需要各方资源的有效调配和支持。在有限资源的现实条件下,在信息化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的时候,我们应当及时做那些调整,哪些问题应当先行落实解决将是我们今后顺利有效开展工作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府的作用可以用“坚定信念、把握方向、资源保障、重大决策、促成共识”五句话来概括。

答 复

民进中山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寻找促进中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高增长行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传统服务行业相互融合和转型,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信息化,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增强特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市优势产业资源和社会各领域资源的整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认为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将是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局正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委【2007】2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粤府【2007】95号)的精神,在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制定我市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出台后,我局根据市有关批示精神,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在市府调研室的协调下,组织力量起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召开有关部门和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大量基础工作,使《实施意见》在今年3月上旬完成初稿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审批。5月20日,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 意见》(中府[2008] 61号)。《实施意见》的出台,有效地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加大了财政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力度
    设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统筹安排800万元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化;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标准制订等产业环境建设;鼓励外地企业来中山设立研发和营销总部;现代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和外包业务、举办招商洽谈会、专业展会和开拓市场;信息化宣传推广。
    三、抓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企业之间的资源,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发展。目前,市信息产业协会在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已经将一批比较成熟、产业化前景好的信息服务项目(如楼宇智能安防服务项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交银自助通项目、电子自助导游等),通过项目股份制的灵活机制有效整合并加紧市场推广。
    四、开展了“两个平台一个园区”建设
    采取政府支持、省市共建、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起支撑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两个平台一个园区”,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使我市成为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聚集发展的重要地区。目前,我局与市信息产业协会已着手“两个平台一个园区”建设工作。两个平台已经依托我市软件园东区园区进行建设,平台中心服务器机房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第三办公区安排了300平方米用房;中山电信为配合产业发展,也在东区园区其营业大楼上新建和扩建机房,增加设备,确保通信网络的需求。在现代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已在东区园区建成创新项目成果展示厅,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开始建设。这“两个平台一个园区”的建设已得到省信息产业厅的认可和支持。
    五、积极探索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新路子
    一是利用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广东寻求发展的机遇,探索与其共同建立和推广“中山市特色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扶持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应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产业集群知名度,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同时,借助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促进本土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积极探索与港澳地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实现大发展。为此,我局与香港电脑学会、市信息产业协会一起,于今年6月28日举办“中港CIO座谈会”,共同探讨促进两地信息服务业合作与发展问题。
    六、加快了现代信息业人才培养步伐。支持和协调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现代信息服务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去年,思科网络公司已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立了中山网络学院,进一步加快我市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步伐。

 
打印】【关闭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