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0年7月4日晚七点左右(当地时间),我随旅游团从香港飞抵莫斯科。从舷窗俯瞰,映入眼帘的是苍翠而茂密的树丛,墨绿而清澈的河流,密布如蜘蛛网的街道。这里是俄罗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交通、艺术等中心,名胜古迹众多。
我们这一代人对俄罗斯有特殊的感情。从小耳熟能详的歌曲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等,接触的文学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而苏联时期的文艺作品更为熟悉,如高尔基的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电影《列宁在1918》等。
红场是每个游客必到的地方。这里就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天安门广场”,既是俄罗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也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历史景观。
外围有国立历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着朱可夫将军塑像;无名烈士墓,有长明火和士兵守护,墓碑上镌刻着一行文字,中文大意为“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亚历山大花园,各色花儿争奇斗妍,喷泉、雕塑随处可见。
广场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列宁陵墓居中靠墙而立,东侧为俄罗斯最大的古姆百货公司,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列宁墓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在地下,体表是阶梯状的三个立方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由于逢周一休馆,我们无缘瞻仰。而瓦西里布拉仁教堂很吸引人的眼球。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八个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再配上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绝妙无比。
走进克里姆林宫是此行的重要日程。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如今是俄罗斯的总统府。
这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伊凡大帝钟楼,高度为81 米,是古代的信号台和瞭望台。左侧有重达40 吨的炮王,右侧有著名的钟王。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还有的就是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庄的报喜大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之前俄罗斯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长大教堂。
路经普京办公大楼,我放慢了脚步。门前有一二个警察站岗,不是笔直地伫立,而是走来走去,有时与走出大门的人笑着打招呼,好像缺少凝重和庄严,更没有我们中南海的那种肃穆。
莫斯科的地铁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体会了一番。
据介绍,莫斯科地铁的布局与地面的布局一致,呈辐射及环行线路,共有9条线,全长300公里,有150个站台,4000列地铁列车,时速最高达90公里,每天运送的乘客达900多万人次。
进入地铁口,看到环形深埋的扶梯,沿着深达几十米的自动扶梯而下,就进入了一座座地下艺术博物馆。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风格独特,格局不同。地面铺着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墙面有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的壁画,廊柱有形态各异的大理石浮雕,拱形顶上有大型水晶灯。富丽堂皇,典雅精致,让外来游人惊叹不已。
我在一个个廊柱间徜徉,拍摄了许多幅画面,其中有表现家庭生活的,田间农民收获的,工厂工人劳作的等等,色彩丰富,形象生动。临走时,还与一位坐在长椅上休息的斯拉夫妇女合影,她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容貌秀丽,笑容可人。
到新圣女公墓参观,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在返回祖国的当天得以实现。
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就曾被囚、葬身于此。到了19世纪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
在这里,我凭吊了著名文学家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瓦维洛夫,还有一些政治家,如中国人熟悉的王明等。
那些长眠于此的历史人物,都有着不寻常的生命故事,被后人以不同的墓碑形式解读、诠释。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位。奥斯特洛夫斯基,病残的身躯坐立着,眼睛凝视着远方,一只手放在书稿上,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卓雅和舒拉遥遥相对,姐姐被俘的身躯挺立着,弟弟年轻的面孔微笑着;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以一只垂死的白天鹅形象昭示,震撼了我的心灵。
(二)
从小就向往水上城市,威尼斯等名城成为梦中的天堂。来到圣彼得堡,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据介绍,这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300多座,长虹卧波,蔚为大观。
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成为俄罗斯文化、历史名城,被人称为“俄罗斯的心脏”,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远不说历代帝王争权夺利、烽火不断,就一场“列宁格勒保卫战”就让她元气大伤。然而,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几十年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风采依旧。
宫殿篇
凡是来到圣彼得堡的游客,一定会参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我也不例外。
冬宫位于涅瓦河南岸,绿色外墙、白色屋檐和浮雕,恢宏壮观。曾经是沙皇的宫寝,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达芬奇、毕加索、梵高、米开郎其罗等人的作品;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不逊色于巴黎的罗浮宫。
游人如鲫,摩肩接踵,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在各自导游的带领下,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两个多小时的游览,我只看到极少的一部分,集中在西欧文化文艺复兴时,以油画和雕塑为主。
夏宫是沙皇度假休闲的地方,坐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树木茂密,草坪相连,百花争艳。有金碧辉煌的教堂,有富丽堂皇的别墅,有无数布局巧妙的金像和喷泉。
有趣的是一些小喷泉会戏弄人,不小心踩着机关,会让你淋得湿透。我小心翼翼避过“危险”,却见许多白种人争相淋浴,乐此不疲。
叶卡捷琳娜宫建于十八世纪,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有金碧辉煌的大厅,奢侈豪华的客厅,富丽堂皇的餐厅,还有典雅精致的书房和艺术气息浓厚的走廊、楼梯。
不知为什么,身处辉煌的大厅里,我脑海中浮现出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情景。当年英雄的渥巴锡汗,不堪忍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统治,率领族人回归祖国,历经艰险,九死一生。沙皇的奢华充满了血腥味,我无法惊叹。
斯莫尔尼宫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外墙蓝白相间,清爽干净,是巴洛克风格和俄罗斯风格的融合。这里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原为贵族女子学院,十月革命中作为指挥中枢,现为圣彼得堡市长办公地。
我在楼前的广场逗留较长时间。正前方左右两侧,马克思和恩格斯塑像遥遥相对,好像仍在关注世界的动态和发展。右后方矗立着一座大教堂,当地人、游人川流不息,守护着各自的心灵世界。
教堂篇
踏上俄罗斯的土地,见到的最多的最好看的建筑就是教堂,而圣彼得堡的教堂不同寻常,每一座都有悠久的历史。
喀山大教堂给我的印象最深。整个建筑呈深灰色,门廊半圆型,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廊柱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
走进教堂,内庭很大,教徒和游人如织,但非常安静,庄重、肃穆、祥和。墙壁上挂满画像,全是与《圣经》相关的。我看到一个长长的队伍,排在圣母像前,以女人和孩子居多,于是悄悄询问导游,得知了一个传说。
这里供奉的圣母画像是非常神奇的。据说,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是伊凡雷帝时期,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是俄法战争时期,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冻死过半,丧失战斗力;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德军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枪无法扣动,冻死大半。因此,俄罗斯人相信,喀山圣母能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幸福,如中国人对观世音的信奉。
伊萨基辅大教堂雄伟壮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巨大的圆顶金光灿灿,四周各竖有16 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据称,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因亚历山大二世在此遇刺身亡而命名。这个教堂与红场的瓦西里布拉仁教堂相似,都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16—17世纪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轮廓恢宏,装饰美丽,与附近的欧式古典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船篇
“涅瓦河”在我的心中是个美丽的字眼,她孕育了古老的俄罗斯民族,诞生了许多文学、艺术巨匠,从伏尔泰、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格林卡、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数不胜数。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我的一生,也激励了我的一世。
当我坐在游轮上,畅游涅瓦河之时,内心充满喜悦。面对旖旎的风光,总是试图用“神奇、壮观、美丽、浪漫”等词语来描绘,却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白夜时的涅瓦河,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如晶莹的蓝宝石般剔透。岸上那些曾经近观的景点,现在以不同的视角展示在我的眼前:恢宏浩大、绿白相间的冬宫,金光闪闪、高耸入云的彼得保罗要塞大教堂,形状独特如图腾柱的灯塔,威武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浮雕精美的海军部大厦,如虹卧波的一道道大桥、华西里耶夫斯基岛岬……无数建筑在灵动的波光中,彰显圣彼得堡的昨天与今日。
一阵熟悉的歌声飘入耳际,我走下船舱。俄罗斯民间歌舞表演开始了。
这次来俄罗斯旅游的多是老年人,尤其那些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对俄罗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听到手风琴和手鼓响起,就按捺不住了。台上、台下齐声高歌,中文、俄文交相杂应,节目水平虽然一般,但气氛相当热烈。
高潮时,许多男游客分别被邀上台,与肥肥的厨娘模样的女演员共舞。那些被“厨娘”妆扮一新的老先生,热情、大方,主动配合,歌唱得酣畅,舞跳得尽兴。大家都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笑啊,唱啊,跳啊,和谐、快乐充满了整个船舱,直到游轮驶入芬兰湾——波罗的海入口处。
2010年7月13日于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