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档口租金抬高菜价 市民买菜舍近求远
|
|
2016-05-20 来源:中山日报 【收藏本文】 浏览 833 次 |
|
|
家住颐和山庄的杨阿姨如今退休在家,负责一家老小五口人的一日三餐。平日里,她最常去的是库充市场,即使竹苑市场离家近很多,她也会选择“求远”多走十多分钟路。因为同品种的菜,这里往往更便宜。遇到节假日,杨姨还会不辞辛苦地推着小推车去沙岗墟赶集,“这里菜的种类齐全又划算,我来一趟买足四五天的食材——水果、肉类和蔬菜,整体下来,价格要比附近商超便宜五六十块”。 兴文市场在东区开了一年多,周边都是中高档的楼盘。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市场,现场客流并不多,看到有人前来,档主都在卖力招揽吆喝。靠市场内部的猪肉、蔬菜、水产等多个档口已退出,另有烧腊店、潮汕特产店等三四个店铺紧闭大门贴出“旺铺转让”字样。“档口成本开支大,人流量又跟不上来,自然很多档位维持不下去要退出。”靠近市场入口的蔬菜档主明生说道,他是从去年市场开业时入驻营业的,摊位只有1.5个单元,当时一次性交给市场管理方的进场费7万元,另外每个月还要交租金、水电费、管理费和推广费,合计3500元。而当天一上午,他的蔬菜档营业额还不到100元。“过去一整年下来都是亏损的,想着再撑一撑,如果不是顾及到前期投入,也考虑转让。” 2015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山市委会提交的一份调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295个菜市场,其中具有国资性质(归属中山公用)的菜市场33个,占全部菜市场的11.18%,剩余的菜市场均为私营业主或村集体经营管理,即市场化经营。一般从一级批发市场到菜市场,菜价大约要上涨一倍左右。涨幅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菜市场摊位费高,政府缺乏直接调控力,最终高昂的摊位租赁费用,转嫁到了买菜市民身上。 调查还表明,菜市场通常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这些地方房屋租金往往较高,适合作为医药和服装等附加值较高的商品,而蔬菜和肉类的附加值和利润率一般都比较低,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要么提高菜价,要么政府参与。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建议,回归菜市场的公益性。从本质上来说,菜市场是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菜市场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财政投入必不可少。建议对菜市场新建或改扩建、菜市场维护保洁、特定时期的经营补贴等各项开支,给予专项经费补贴,从源头上减少经营者和菜贩的负担。同时,对摊位费给出合理的政府指导价和最高限价,指导菜市场合理收取其他必要管理费用,对乱涨价应给予行政处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