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 >> 正文
关于学习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的通知

2013-07-26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11760
各支部:
  为贯彻落实《民进广东省委关于大力宣传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的决定》(粤进〔2013〕9号),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根据我会周信主委批示,现就如何大力宣传深圳民进会员李亚威同志先进事迹作如下安排:
  一、在中山民进网站上宣传报道深圳民进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
  二、将深圳民进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作为中山民进明德修身的教材之一,号召广大会员学习。
  请各支部将学习李亚威同志先进事迹与“修身——讲身边的故事”相结合,激励广大会员双岗建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附:1、《民进广东省委关于大力宣传李亚威会员先进事迹的决定》(详见会员互动平台邮件)
  2、李亚威先进事迹材料
 
民进中山市委会办公室
2013年7月26日
 
 
 
附件2:
李亚威先进事迹材料
 
  李亚威,女,民进深圳市委委员,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l956年9月出生,祖籍辽宁,13岁进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94年调入深圳市文联,现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面对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李亚威许下了弘扬当地民族文化的承诺。从2000年至今,坚持13年扎根云南楚雄,用文字和镜头参与“抢救、挖掘、保护、弘扬”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先后创作了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优秀电影、电视、纪录片和文学作品。面对当地艰苦的拍摄和创作条件,李亚威坚守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作品质量的承诺。她不惜付出时间、金钱乃至健康的代价,视艺术为生命,对艺术精益求精,所创作品获得了众多国家级和国际奖项。面对楚雄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李亚威践履“把楚雄当故乡、为当地群众多做好事”的承诺,竭尽全力开展物质帮扶和文化支边,多次拿出积蓄参与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兴办文化、改善环境、培养艺术传承人,与彝乡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被人们亲热地称为“阿俵妹”。由于事迹突出,李亚威先后获得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深圳市“爱心大使”、深圳市三八红旗手和“楚雄荣誉州民”等荣誉称号。主要事迹如下:
  一、面对即将消失的金子般的彝族文化,李亚威承诺:我要尽己所能,传承和传播彝族文化瑰宝
  李亚威2000年5月受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委派前往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创作以深圳已故扶贫干部臧金贵为题材的剧本。在楚雄,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的原因,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一想到每天像金子那样消失的彝族文化,焦虑和不安就让我失眠。”正是这种文化自觉,让李亚威从此踏上了彝族文化抢救性记录工程这条漫漫长路。
  当时的李亚威已经是深圳影视界的领军人物,她所创作的电视电影系列《深圳故事》,纪录片《大爱无痕》、《大爱无疆·歌者丛飞》、《好医生郭春园》、《百年中英街》等一系列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当时的深圳文化业正异军突起,尤其是影视业在全国具有资金充足、制作超前的优势。集“创、编、导、拍、制”于一身的李亚威本来有很多路可以走,拍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热播电视剧,一本万利,举手之劳,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走向彝族大山。她对自己立下诺言:“我要用我的眼睛架一座桥,一头是大海边的特区,一头是大山里的彝州,人们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和不断进步的文化活力。”
  为了兑现这一诺言,她坚持了13年。
  13年来,李亚威放弃了个人的名利得失,走遍了楚雄的山山水水,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先后创作了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62期电视栏目《文明的故事》、电影《你的钱匣子给了谁》、电影《油菜花开》、纪录片《腊湾舞者》和《中国有个暑立里》等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影视、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走出了云南,甚至走出了中国,成为向外推介彝族文化的一扇窗口,被誉为“深圳特区和西部民族州联手推进先进文化的成功尝试”。
  为了让民族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李亚威还积极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2009年,李亚威在武定县“罗婺国际民歌节”上,发现了荣获“罗婺歌后”称号的16岁傈僳族女孩玛嘉加朵。李亚威惋惜女孩拥有良好的音乐潜质却没有更好的成长平台,于是把她带出大山,自掏腰包,对她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教她学文化、学声乐、学舞蹈,带她到全国各地观摩采风,并专门为她组建了一个音乐创作团队,量身打造歌词、曲艺、配器作品,使她的歌曲在保持原生态风格的同时融入时尚元素和演唱技法。此外,李亚威还亲自担任出品人、音乐总监,耗费两年时间,为玛嘉加朵精心打造了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个人专辑《山间回声》,荟萃了她用彝语、傈僳语演唱的14首原创歌曲。经过年复一年的雕琢打磨,玛嘉加朵已经成长为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的主要演员。在2012“鹏城歌飞扬”星光十年音乐盛典上,玛嘉加朵以一曲《金银鸟》夺得年度十大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台湾东森电视台分别专题介绍了她的演唱艺术。除玛嘉加朵之外,李亚威在楚雄还资助培养了大批具有艺术天分和潜质的歌手、演员、影视导演和活动策划人。
  李亚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记录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以13年的执着坚守来“履约践诺”,体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忠诚大义。她的影视文学作品既让世界认识了楚雄、了解了彝族文化,也让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她的13年坚守,成为我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动例证。
  二、面对当地艰苦的创作条件,李亚威承诺:拼着这条命,我也要保证作品质量
  在李亚威初到楚雄之前,州委宣传部曾联系过北京、香港的两位导演来商讨推进彝族文化抢救工作,与李亚威接触之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她。在时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怡眼里,这个来自深圳的女导演风风火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干起活来很拼命,对艺术认真到苛刻的地步,“彝州要加快濒危文化振兴工程,任务艰巨要求高,非她莫属”。
  为了回报众人的信任与期望,李亚威郑重承诺:每一部作品,我都会拼全力,出精品。为了履行这些承诺,她不惜付出时间、金钱乃至健康的代价,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正如楚雄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所言,“我们李导在艺术上容不得丁点瑕疵,一个镜头一个细节,她往往会折腾一整天,不行就推倒重来,宁愿不吃不喝不睡觉”。
  为了拍摄《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作为总编导、撰稿人、制片人及词作者的李亚威带领团队跑遍了包括彝、苗、傣、白、哈尼、傈僳等25个少数民族的50个乡镇、l40多个村寨,行程两万多公里。路上既有登山鞋生生踩烂、双脚磨得皮破血流的“苦状”,还有越野车骑到崖石上、差点坠入金沙江的“险状”。两年下来,摄制组的越野车跑坏了3台,李亚威体重掉了十多斤,晒得比村姑还黑,两脚布满了厚茧。除了体力上的严峻考验,李亚威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长达41集的片子,仅80万元经费,尽管不取分文片酬,经费缺口仍相当大。李亚威想尽办法,从深圳拉来30万元赞助,还将自己的8万元存款搭了进去,才算渡过了难关。她说:“当时我的存折里取得只剩10元钱了,一时真是弹尽粮绝。但当金钱和艺术放在一块的时候,我肯定先选择艺术。我对艺术崇敬到可以用生命来换。”
  在这期间,为了拍摄风景绝佳的高山彝寨,摄制组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昙华山。因高烧和高原反应逐渐进入昏迷状态的李亚威不顾大家提出的“由助手代为完成拍摄”的劝告,反复叮嘱助手过哀牢山主峰时一定叫醒她,迷糊中还留下“遗言”:“如果我不行了,就把我深圳的房子卖了,将这部片子做完。”几个小时后,苏醒过来的李亚威听说哀牢山已过时,竟然抽搐着大哭起来,面对她的认真与执着,摄制组只有立即调转车头、重返哀牢山拍摄。李亚威的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使得《火之舞》中97%的画面采用当年鲜见的同期声和原声对话,真实再现了彝族原生态文化。该片相继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7项大奖。2002年7月,《求是》杂志社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火之舞》研讨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该片“是李亚威艺术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为了拍摄《中国有个暑立里》这部折射中国农村大变革的纪录片,李亚威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跟踪拍摄暑立里这个彝族村落从偏远贫困的“光棍村”发展到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的“篮球村”的历程。面对十年积累下来的140多盘数字PT带和高清数码卡,李亚威带着助手又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闭关剪片。这部“十年磨一剑”的纪录片一举荣获了国内外l 0项大奖,包括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作品奖、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荣誉奖、“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玉昆仑”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导演奖”、俄罗斯《生态与环保杂志》最佳导演奖等等,该片还代表中国作品参加了第11届中日韩三国论坛,获“展播奖”。
  李亚威把艺术的价值置于时间、金钱乃至健康的价值之上,以种种忘我的工作来履行她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的郑重承诺,践行了一个文艺工作者视艺术为生命的忠实信条。她是我国文艺界以德为根、以艺为本,努力追求德艺双馨的生动例证。
  三、面对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李亚威暗许诺言:要把楚雄当做“第二故乡”,要多为当地群众做好事献爱心
  作为一个拍摄过丛飞、郭春园、深圳市义工联、“爱心一族”、平湖巾帼志愿互助会、无偿献血者等爱心典型的著名编导,李亚威“每拍一部片,都被片中人的精神所触动,所震撼,所感召”。她带着深圳的大爱来到楚雄,并在楚雄感受到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在她心里,早已把楚雄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当地人民当成“自家人”。在“第二故乡”,她走到哪帮到哪,从物质帮扶到文化关爱,只要“自家人”有需要,她都竭尽全力提供帮助,表达爱心。
  13年来,她默默充当着“文化义工”的角色,为彝州创作拍摄了大量宣传文化精品,不仅从未获取分文报酬,相反还时时克扣自己,一再节衣缩食,将自己在深圳、广州拍摄广告所得,不断地贴补当地支出的不足。她的故事感动了同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为《火之舞》义务演唱主题歌,深圳作家邓一光、摄影师徐红亮创作拍摄《荞麦花开》不取分文,书法家方斌、作曲家黎中信、演员野芒、剪辑师王茹等,都不计报酬地成为彝州文化传播的志愿者。
  2003年10月,大姚县发生6.1级地震,正在深圳开会的李亚威一听说,马上打电话委托当地朋友将l000元送到救灾指挥部,成为全州捐款第一人。随后,她多方奔走,发动深圳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收集了三大包衣物连夜装车运往灾区。第二天一早她又飞到昆明,赶到震区,将衣物一件件分发到灾民手中。
  在大姚县暑立里村拍片期间,李亚威发现这个贫困村落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道与外界相通,泥石流很厉害,经常出车祸,而且吃水贵如油,得从几十里外取水挑回村。在实地调查后,她专门给州里打报告,争取财政拨款20万元把水引上了山寨,接着又为村里争取经费,解决了修路的难题。
  2006年5月,李亚威在武定县老木坝村拍电影《油菜花开》,看到村里找本像样的书都难,恰好收到从深圳汇来的2.1万元稿费,马上捐出来为村里建了文化站,而此时她自己在深圳按揭房子的尾款还没有着落。“艺术家的良心特别重要,我捐建一座文化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这个举动是个呐喊,唤醒更多人,哪怕给一本书、一台旧电脑、订份报纸,这个傈僳族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化站就会起来了。”在她的感召下,深圳、昆明的艺术家纷纷跑来为这个文化站捐赠电视、DVD及各类书籍。
  2012年1月,李亚威带着电影《荞麦花开》摄制组,来到武定县白路乡选景,看到村寨风景优美,但卫生状况极差,便和深圳爱心企业家联手出资,以“首届乡村环境卫生评比大赛”为平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当500至6000元不等的奖励方案一公布,村民积极性高涨,男女老少齐参与,从河流清淤、森林除污、村寨保洁到个人卫生,短短半年,全村环境卫生大变。
  李亚威“走到哪帮到哪”的爱心行动,让她与楚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人们都亲热地称她为“阿俵妹”。
2007年5月,李亚威在拍摄现场突然昏倒,经确诊为宫颈癌,需立即手术。作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她本可以任选全国一家大医院作手术,可她偏偏决定就在楚雄州医院做,她说:“楚雄人民热爱我,即便术中出现不测,我也愿将生命归属在这片土地上”。手术期间,医院走廊站满了李亚威认识和不认识的城乡干部群众,人们含着泪为她祈福,轮流看护她。老木坝村的老村长张耀昌得知消息,带着两只壮鸡和村民们凑的760元钱,赶了几天的路,辗转来到州医院看望她。
  如今,板凳山小学的孩子们利用假期上山采蘑菇,等晒干了,寄到深圳“李妈妈”的家中;每年石榴、核桃结果的时候,暑立里的老村长就驾着毛驴车,成麻袋地捎到楚雄州委宣传部,再转给深圳的“阿俵妹”。
  李亚威坚持与民同甘共苦、为民分忧解难,以物质帮扶和文化支边的爱心行动,践履了她把彝州当故乡、视彝家群众如亲人的心中诺言,彰显了一个深圳市民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赤诚大爱。她把“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的深圳观念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助人不遗余力,行善不图回报。她是继丛飞、郭春园、孙影之后,对深圳城市大爱的又一次延续和拓展,是深圳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生动例证。
李亚威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分别以《彝山人民的好“表妹”》、《13年李亚威从深圳到楚雄,用镜头记录彝族文化——让好东西活下去》和《彝族火把照亮她的人生》为题,对李亚威事迹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艺网、大洋网等国内众多网站纷纷予以转载。深圳本市媒体报网台互动,对李亚威事迹进行了深入、立体、全方位的挖掘和宣传报道。2013年4月、5月,云南楚雄和深圳两地分别召开了李亚威先进事迹座谈会;5月8日,云南省文联、深圳市文联联合发出《关于向“最美爱心艺术大使”李亚威学习的倡议书》。今年3月,民进深圳市委会邀请李亚威为全体女会员作《如何叙事: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专题讲座,大家一起观看了《中国有个暑立里》,女会员们受到极大震撼;5月,市委会向全体会员发出《关于学习李亚威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6月25日,市委会组织召开了李亚威先进事迹座谈会。
 
民进市委会办公室 打印】【关闭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