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履行职能>> 参政议政>> 提案答复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建议

2013-09-05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11647
案 号112049
案 由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建议
提出人民进中山市委会
详 细 内 容
  作为2012年全市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各镇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明显的进展,构筑起市、镇、社区的“三级监管网络”,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控制在社区、问题解决在镇区、成效创优在全市”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现状
  截至2012年9月底,全市24个镇区社区(村)均组建了巡查员队伍,共有巡查员1000余名,累计巡查40000余人次,巡查企业20000余家(次),整改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隐患6000余宗(次)。我市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的做法,获得了中央文明办领导高度评价和广大社区群众充分肯定。2012年第103期《粤府信息》以“中山市率先建立社区巡查队伍,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进社区”为题,对我市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的创新做法进行了专题报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国医药报》“食药安全走基层”栏目专题报道中山市的做法。在这方面的工作,市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努力功不可没。
  据了解,全市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主要成效表现如下四方面:
  (一)部门的监管水平和联动水平明显增强。通过巡查员日常巡查,增强了监管广度和深度,有效打击了个别企业以免费体验、讲座等形式向居民兜售非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现象。各镇区巡查员通过教育规劝,有效解决了使用有色塑料袋直接包装肉类食品进行冷冻、生熟食混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放等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隐患6000余宗次,提供有效案件线索50多条,从而避免了引发更多更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
  (二)居民的食品药品监管参与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实用常识,切实提高了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科学消费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增强了市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小榄镇新市社区假日酒店附近广场,有一家企业以免费体验、讲座等形式,向市民兜售非法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影响恶劣。药品监管部门曾进行过多次查处,但是成效并不十分理想,甚至还会遭到不理解的群众的“责难”。通过新市社区巡查员耐心细致地与群众做解释、规劝,明晓利弊,社区居民终于明白了这种销售方式是违法的,所购买的产品也极有可能是非法产品,从而社区居民不仅自行抵制,向周边的邻居、朋友等宣传,还积极配合药品监督部门的查处工作,最终捣毁了这一窝点,且新市社区至今都未出现类似的以免费体验、讲座等形式,向市民兜售非法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行为。
  (三)居民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文明餐桌行动”、发放《购药温馨提示》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以及假劣食品药品的巡回展示,让社区居民能够有效掌握假劣食品药品鉴别方法,越来越多的居民充分知晓了“一次性见效”、“永不复发”等广告词都属于虚假宣传,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社区居民发现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误导消费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保障了消费者饮食用药安全的合法权益。
  (四)企业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社区巡查员不间断的日常巡查和规劝,企业由初期的不配合、甚至抵触逐渐转变为积极配合巡查工作。大部分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巡查员的日常巡查工作,能够有效地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并且及时地解决于萌芽状态,这实际上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最好途径之一。企业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药学技术人员在职不在岗、提供虚假资料、无证经营、销售假劣药等行为明显减少,中智大药房还长期提供了免费煎药、城区24小时免费送药上门等“十项免费服务”的便民措施,全市已有27家平价药店正式营业。
  二、全市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定位尚未明朗。部分镇区反映,2012年镇区大部制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所与卫计局等部门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加上编制有限,人员尚未完全到位,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尚未完全落实,执法力量薄弱,对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经费不到位。据部分镇区反映,由于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经费未列入2012年预算,追加经费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滞后;省制定的食品药品质量快筛快检室标准较高,经济欠发达镇区设置快筛快检室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诚信管理平台功能有待完善。诚信管理平台目前只是收集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常监管、执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暂无法实现与市内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影响了其功效的发挥。
  (四)培训力度需加强。镇区普遍反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业性较强,但现有镇区巡查队伍实践工作经验不足,且以兼职为主,日常监管不深、不细、不扎实,存在外行监管内行的尴尬局面,要及时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其工作意识和巡查效率。
  
办 法

  三、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
  建议市政府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整合监管资源、归并监管职能、优化监管环节、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
  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第一责任”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各镇(区)对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强化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严格按要求落实食品药品监督所人员配备、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确保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强化食品药品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改善执法监管部门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增加对检验、检测、检疫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投入;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的应用,配置快速检验设备,提升基层快速检验能力。
  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覆盖市、镇(区)并延伸到社区(村)的药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完善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处置程序;强化应急平台、应急检验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
  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和手段,加大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横向与工商、质监、卫生、农业、海洋渔业、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纵向与省、镇区监管部门联网,与较大的餐饮、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联网,实现食品药品远程监管,以弥补监管力度的不足。
  (四)推动食品药品产业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各类餐饮服务、药品零售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监管过程中应注重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并重,可以尝试通过提高许可条件来提高餐饮服务、药品零售企业准入“门槛”,同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化企业的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和名牌企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行规行风建设,加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使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我市食品和医药产业科学发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立体宣传,让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真正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全面提高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生命、珍视健康,人人关注安全、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筑牢食品药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培训和管理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高层次监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食品药品监管专业队伍。
  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巡查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巡查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督促各镇区做好巡查员后期的培训、指导等工作。
  (七)建立健全财力保障机制
  市、镇两级财政要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投入力度,从经费、装备、人员待遇(含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巡查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健全投入增长机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保障应与全市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规模建立合理的配比,随着食品药品行业发展、规模扩大、任务增加、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
  建议市政府参照安监、劳动、司法等部门的做法给予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一定的经费支持。
  (八)培育第三方监察组织,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
  自全省开展“三打两建”工作以来,全省上下都在探讨打击制假售假的长效机制,如最近省人大就制定《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立法思路侧重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手段和措施,但按照广东等经济大省的情况看,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庞大,政府财政预算不允许无限度增加监管公务员队伍人数,监管效果必然打折扣。因此应转变思路,通过立法建立制假售假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培育第三方监察组织,允许逐利性的打击制假售假的组织和个人的存在,形成全社会监管市场的良好氛围,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答 复

    

对中山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12049号的答复


民进中山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监管网络不断健全。在市级,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承担全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职责。在镇区,各职能部门均设立了基层监管机构,镇区卫计局下设食品药品监督所,负责各镇区餐饮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四品一械”)经营企业监管。在社区,去年以来全面推行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在全市279个社区组建了1037人的社区巡查员队伍,今年上半年巡查企业25637家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191宗次。市质监局在小榄镇试点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体系建设,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83名。
  (二)打假力度不断加大。市食药监局坚持“两个凡是、三个一律”,凡是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凡是明知渠道不清、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一经查获,一律吊证,一律进行资格罚,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今年上半年立案查处案件167宗,涉案货值金额97万元;捣毁窝点28个,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24张,向公安部门移交餐饮食品、药品案件和线索79宗(条)。建立抽检—分析—执法机制,今年上半年抽检面制品、熟肉制品等食品及原料1089批次、餐饮具6006份、药品476批次、保健食品38批次、化妆品220批次,及时公开第一季度“四品一械”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制定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市民举报违法行为。
  (三)检验检测不断强化。全市现有食品药品检验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5家国家认可的食品检测机构,可基本满足食品检测的需求。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具备“四品一械”和洁净区(室)环境等6大类317项检测资质,检验能力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地级市检验机构中位居前列。同时,加快食品药品检测大楼规划装修和实验室改造工作,推进药品、化妆品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推进国家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落户。强化快筛快检手段,为各镇区配备食品药品快筛快检箱,各镇区所基本建立起快筛快检室。市农业局在24个镇区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四)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防控机制不断规范化。市食安办制定了《中山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组成部门根据职能相应制定应急预案,并每两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市食药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中山的总体部署,制定《中山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妥善处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今年以来,先后处置了4宗食物中毒事件。同时,市食药监局还总结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多在重大节假日、多在厂企食堂发生的规律,近两年协调全市各镇区每年组织3次以上对企事业单位、学校集体食堂的大检查,推行学校采购大宗食品原料预检制度,使全市食品安全事故近两年呈现出数量减少、涉及人数减少、不良影响减少的势头,没有发生药品安全事故。
  (五)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市食安办牵头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食品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食品安全信息电子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质量全程监控。市食药监局依托行政服务在线建立诚信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四品一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日常检查等相关信息,对违法单位经营者和主要管理人员实施动态管理。至今,该平台共记录日常检查信息1772条,处罚案件583宗,市民投诉1185宗,对142人次实施行业资格禁入处罚。积极推进电子监管,完善“四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电子档案,将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中药注射剂、二类精神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等纳入省药品电子监管网络系统。
  (六)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市食药监局组织全系统人员到国防军事教育基地开展行政执法和业务技能培训及军事训练,邀请省委党校、药学院教授讲授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冲突管理、中药饮片监管等知识。今年共开展业务培训班4期,培训591人次;组织60人次参加国家总局、省局举办的培训班21个;组织协调镇区所工作人员到市局跟班学习。各镇区所加强对社区巡查员的业务指导,参加培训的巡查员达2144人次。
  (七)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保健食品科普知识进社区、安全用药月等专题宣传活动,联合镇区监督所到学校、厂企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与市文明办共同开展“文明餐桌”活动,提倡节约用餐理念。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2012年至今,市镇两级共印发海报、小册子49.7万份,在报纸、杂志刊登专版14期,制作电台、电视台专题节目220多期,开展大型咨询活动75次,在广场、路口和出租车上的LED屏滚动播放标语和公益广告10000多条(次)。加强对“四品一械”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共举行培训班69期,培训4801人次。
  (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制定《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财政、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划拨经费扶持产业发展。推进进口药品的通关、抽样检验、关税优惠等事宜,主动争取落实药品先行先试优惠政策。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两大园区及全市健康医药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推动市博爱医院、中医院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指导药品企业按照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进行改造,实施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药品零售企业准入门槛。扶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至今共有501家餐饮单位、医疗器械企业转型升级,8家药品流通企业设立连锁总部。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健康医药总产值约为226亿元,今年上半年约为119亿元,增幅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人财物保障有待加强。我市现有餐饮服务单位13108家、药品企业3064家(生产企业30家)、保健食品企业3269(生产企业19家)、化妆品企业13054家(生产企业53家)、医疗器械企业539家(生产企业71家),监管企业总数共约33000多家。然而,监管力量方面,市食药监局现有工作人员110人,其中有执法证的为86人;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原核准编制140人,目前实际到位126人,市镇两级共有执法人员212人,与监管对象的比例是1:156。经费方面,除行政执法、日常办公经费较有保障外,大部分镇区食品药品监督经费不足,个别镇区一年仅有3万元办公经费,目前大部分社区巡查员增加食品药品巡查工作后尚未增加补贴。装备方面,市食药监局有执法车8辆;24个镇区共有执法车29辆,其中4个镇区仍无执法车辆。由于绝大部分镇区监督所和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人员、经费、执法车及办公场所等均为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和计生共用,监管能力与监管对象数量不相符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检验检测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市食药监局仅有快筛快检车1辆,快筛快检箱21个;镇区共有快筛快检箱149个。随着机构改革后职能的增加以及快筛快检技术运用日趋广泛,快筛快检车不能满足监管需要,现有的快筛快检设备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效能。镇区所建立的快筛快检室除快筛快检箱外无其他检测设备。另一方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仅有4名编制,实际到位1人,监测网络未能延伸至镇区。
  (三)电子监管工作有待加强。第一,目前市食药监局仅在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管中,使用省局开发和维护的特殊药品监管系统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平台,对企业实施电子监管,对餐饮食品的电子监管尚未开始。第二,诚信管理平台部分功能仍不完善,无法向市民开放查询服务。该平台未能与公安、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联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没有与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和“三品一械”企业联网,对其实施远程监控。
  (四)培训工作有待加强。部分镇区监督所人员对行政执法业务不够熟悉,依法审批、依法处罚的水平不高。社区巡查员对“四品一械”监管常识了解不多,且待遇较差流动性大,巡查效果不够理想。部分企业对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和措施了解不够,自觉自律意识不强。
  (五)对行业协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目前餐饮、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4个行业均成立了商会或协会,但人员缺位严重,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协会(商会)与市食药监局的合作多为通过协会(商会)向成员单位讲解新政策、监管措施等,仍未能承接购买服务等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建议镇区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作为首要的民生实事,加大对监管部门人财物的投入,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装备到位。借助今年下半年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契机,按照国家和省的指导意见要求,从质监、工商部门划转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加强市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整合理顺镇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
  (二)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下半年开展地级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通过整合全市的食品检测机构,集中财政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增加检测项目,为提升今后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增配2辆食品药品快检车及一批快筛快检箱,以应对日益增多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和应急工作需要。增购先进的“四品一械”检验设备,提高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充分利用镇区医院、卫生站资源,完善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三)进一步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建议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机制,促使该项工作走上常态化轨道。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聘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巡查员,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巡查员的培训力度。对各镇区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厂企、校园等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继续加强对市镇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执法人员思想道德、业务技能、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参加省局和市局的培训。主动走进企业,邀请专家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动态。扩大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覆盖面。
  (五)进一步加大对健康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议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食药监等部门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健康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市食药监局继续充分利用我省先行先试药品审评审批机制改革的契机,帮助大型企业解决药品生产技术转让、新药研发和注册、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更多新药和药品品种注册并在我市增资扩产。
  (六)进一步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诚信管理平台功能建设,争取实现查询功能。建议由经信部门牵头整合有关部门信息,建立共享平台。建立市食药监局OA系统,提高市镇两级沟通和工作效率。推进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电子监管。参考外地先进做法,推动与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和“三品一械”生产企业联网,实现实时远程监控。
  (七)进一步加强培育行业社会组织。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畅通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聆听业界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市食药监局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模式,推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规行风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意识。
  (八)推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假售假案件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市民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建议镇区参照该办法,制定相应的举报奖励制度。
    
   
    
 

   
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8月19日

 
中山市建议提案在线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