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英才荟萃>> 会员作品欣赏>> 文学>> 作品 >> 正文
《那些学生 那些事》·文学 李凌

2011-01-10  来源:  【收藏本文】 浏览 28875

故事一:有一个姑娘名叫璇。

璇长得矮小,始终坐在第一排,上课时两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表情也很丰富。当她听懂了,圆圆的脸庞充满笑意;出现疑问时,眉宇间呈现川字,小嘴微微撅着;听到或见到好笑的事,就会发出响亮的笑声,旁若无人,让不熟悉的人诧异。就是这么一个稚气难脱的孩子,在2007年高考中夺得全市文科第一名。

有人说状元是“撞”出来的。此言不尽其然,如果熟悉她的人就不会认同。她的书本上总是五颜六色,那是她自己才知道的标记,还总是把一个备忘本放在身边,将需要强行记忆的东西写在上面。下课间隙、自习课上,只要有老师出现,她一定守在身边,问个不停,手里有书有本有试卷。

天道酬勤,她的努力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很优秀。校运会上,长跑是她的长项,每次都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同班同学都知道,每天放学后到运动场跑步是她的习惯,从小学至今,坚持不懈。她明白身体健康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她是孩子,遇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烦恼。毕业前,校党委发展学生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挑选。她的条件成熟,也渴望入选。作为班主任的我,因为指标有限,权衡再三,觉得她年龄还小,人又单纯,也不想由于此事使她备考分心,于是没有上报她作为候选人。有几天,我发现她闷闷不乐,身体也欠佳,于是找她谈话。她直言相告原委,让我心里不安,但还是推心置腹地跟她谈了自己的想法。只见她破涕而笑,连连道歉。第二天状态完全恢复,好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用“勤奋、刻苦、单纯、快乐”就可以概括璇的所有特点。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杂质,只有学习上的对与错。除了学习之外,她不会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龃龉而烦恼,更不会为不存在的东西想入非非。

 

进入大学之后,那个班里与我联系最多的人是她。常常收到她的短信和邮件,内容涉及很广泛,课堂知识,旅游见闻,社会实践体会,节日祝福,甚至生活细节,如饭堂的菜肴,也都成为她津津乐道的东西。

最让她自豪的是两件事:一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她随首都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到震区帮助灾区人民;二是在今年十月一日,参加了国庆60年盛典,站在依法治国方阵里,于天安门前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

酷爱学习,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璇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


   
故事二: 有一种声音有温度

已毕业的孩子找到我,说准备出一张光碟,纪念高中三年的校园生活,需要我的音像资料。马上我找出近三年录制的一些资料,供他们选择。

他们在电脑上忙,我在旁边做自己的事。这时,一个孩子说:“就选这个!”接着补充理由,“你听,声音暖暖的、柔柔的,而且神态有点像赵雅芝!”我听到了,心里也暖暖的了,于是打趣说:“原来你喜欢的是赵雅芝呀,怎么找我做替代物了?”孩子们笑了。

 

前几日一个家长打电话来,说他的女儿623要高考了,很想让我为她做点考前辅导。我说,港澳生考试对她来说很容易,不用紧张。家长笑着说,她想听听你的声音,找点安慰。我有点感动。

她叫晓彤,我曾经教过一年的学生。去年春节之前,我不知道她喜欢我。

快放假了,晓彤找我要手机号码,还问我是否到北京去,我做了肯定的回答。我知道她每到假期都在北京学钢琴,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就随口说了一句:“是不是想让我去看你?”她点点头,有点忐忑。我当时没说什么,却记住了她的表情。

年二十九那天,我接到晓彤的电话,她问我到北京了没有,我说中午11点前一定到琴房找她。于是,我带着儿子,一同赶到复兴门外的中央音乐学院。晓彤的父母已在大门口等候,接着陪伴我去到教学大楼内的一间琴房。

等了一会儿,下课了,我推门进去,晓彤非常欢喜,小脸儿红扑扑的,眼里放着光彩。她的教授是从波兰留学回来的,教学很严谨,态度也较为傲慢,晓彤比较怕她,所以没有出声。没想到,教授和蔼地跟我说:“你来得好,这孩子今天的状态很好,还主动告诉我说她的老师要来看她。”又跟晓彤说,好好弹奏一支曲给我,然后可以出去吃饭。晓彤立即照办,手指熟练地在键盘上滑动、飞舞,教授在旁频频点头。

饭桌上,晓彤始终很兴奋。我与她的父母也只是第二次见面,有点矜持。她妈妈却不认生,跟我说了许多话,但都是晓彤的话。我听到她几次夸我,还说到晓彤多么喜欢我的声音,特别是朗读时,很能打动人。

我知道晓彤的钢琴水平很高,同时也在学声乐,所以会对我的声音有兴趣。再说,广东人大多是说不好普通话的。而我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了“一乙”,朗诵又是我的特长,所以,让一帮孩子歆羡还是容易的。

终于知道自己的声音也有温度,是孩子们的言行告知我的。

 

故事三:有一堂班会很精彩。

阳春三月,妇女节即将来临。校德育处发出倡议,要求学生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话题为“感恩”。当时我不以为然,认为此命题对我班来说,没什么新鲜的,早在感恩节当天就用课堂时间搞过了。这是我的习惯,连续几届都如此。那次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文字、图画、音乐,加我煽情的演绎,已经让孩子们长了见识,过了瘾。

我将任务交代给团支书。这丫头疯着呢,大大咧咧的,人称“周笔畅”。因外行,而非歌喉。不过,这小东西很聪明,鬼点子多,还非常有号召力。当年元旦晚会上,她自告奋勇上前台拉歌,将大半场的人都调动了起来,使得有的老师调侃我说,怎么看都不像我的学生,但说不准我的骨子里也疯着呢!

当天,我按时到场,主动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开场了,“周笔畅”放了抒情的音乐,打开了制作精美的课件,第一张就出现了抒情的文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

接着从感恩父母谈起,让同学们展示当周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一张表格,读出父母的评语。一个男孩主动走上讲台,大声读着他母亲的感受。第一次吃到孩子亲手做的菜,一个母亲的喜悦之情布满字里行间,使我的眼眶湿润了。

讲到感恩老师这个环节时,孩子们表现出有点古怪的兴奋。“周笔畅”首先放了一段录音,我听了不到半分钟,突然站起,奔向讲台。我听到了儿子的声音,他在向我道歉,为上月末的“突发事件”,还在最后说:“妈妈,我永远爱你!”

天啊,我被幸福震晕了!迷迷糊糊之中,还听到曾教过的艺术班的孩子们为我演唱的《同一首歌》和他们的祝福语,还有曾教过的历史班的《师说》朗诵实录和祝福语。不期而至的幸福,就这样又一次降临,让我手足无措,欣喜若狂。

曾有孩子在周记中说,每次听到或看到我怀念亲人的文章,特别是当我亲自配乐朗诵时,她们很少有不流泪的,但我却显得很平静,对此有点不理解。我说,滚动在心里的泪是苦涩的,不等从眼里流出就已经风干。但这次我失态了,奔涌而出的是幸福的泪水。

当天晚上,儿子回到家,一进门就询问班会开了没有,我高兴与否。还告诉我说,几天前有个姐姐曾打电话给他,嘱咐要“坚决保密”;还有个姐姐写了一封信给他,还送了一块波板糖。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善良、多情、懂事的孩子们,一定是看到了我写的《教子的烦恼》一文,然后精心策划了这个主题班会,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

 

故事四:有一种美丽是感恩

清早六点多钟,我接到一条短信,祝感恩节快乐,不久越来越多。有的署名,大部分没有,我知道来自于已毕业的孩子们。其中一个言:因为您,我记住了这个节日。答曰:因为你们,我延续了感动。

走出家门,晨光熹微,榕树上几只鸟儿欢快地跳跃着,车顶上散落了几朵洋紫荆。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一阵阵清爽的风,吹拂着我湿润而卷曲的头发。收音机里正在播报各地的天气状况和空气指数,我静静地聆听着。亲人们在远方,孩子们在四方,我早已守候成一棵树。

来到校门口,保安笔直地立着敬礼,我如往常一样徐徐移动,点头示意。离开停车场,走上楼梯,与一群群的孩子擦身而过,相互道声“早上好”。进入办公室,看到已经到了二三人,他们在整理教本,准备上课,我笑着打招呼:“感恩节快乐!”

进入教室后,赶忙插u盘,转课件。突然听到班长喊:“一、二、三——”,全体同学齐声说:“老师,感恩节快乐!”我笑了,示意坐下,打开了自己精心制作的PPT。孩子们看到首页已经兴奋不已。我告诉他们每年给学生过感恩节的缘由,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他们很认真地听,我很投入地讲。

200211月以来,我开始重视感恩节。那年的这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澳大利亚,是以前的一个学生发来的。她在信中叙述了在异乡过感恩节的感受。特别提到说,房东的孩子在这天给上帝和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

我读罢很有感触,这是否正是我们的教育中所缺乏的东西呢?感谢上帝赋予自然和生命,让我们的心中树立信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增强自己的责任。面对喧嚣尘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否做到不浮躁,不盲从,恬淡而安然,我需要反省,孩子们也需要思考。

二十分钟的讲述,我不知道孩子们理解了多少,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到新奇和感动。我敢说,收获远胜于做几张试卷。在短信中有这样的一些言语:“不知为什么,听人说今天是感恩节,我就特别想您,想问候您一声……”“我感到幸运,因为遇上您;我感到幸福,曾经是您的学生……”“仅以落叶对根的情谊,感谢因你而有了我的今天……”

感恩让孩子们的心灵温暖而丰盈,也让我的内心温润如玉。

到如今,我还是要说,我能如此诗意地栖居,是亲人和朋友为我搭建的小屋,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我输送的泉源。我是那一片片的绿叶,根是他们。

 

我在心底里,一遍遍地吟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200910月二稿

 
打印】【关闭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三分片赴南区街道、沙溪镇学习调研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举办AI技术应用学习分享会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