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思想教育>> 参政党理论研究>>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 >> 正文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思想、政治的变迁

2011-09-19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11302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其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制度、人的进步程度至关重要。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领先于世界,然而到了近代工业文明时期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假如没有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诞生,没有“民主共和制度”的创立,可能我们中华的民主进程的步伐会大大减慢。我们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今天的腾飞,与近代思想政治政治的变迁,与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密不可分。孙中山思想大大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末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统治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轰然崩塌,中华民国应运而生,三民主义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这是本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是指引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孙中山无疑是一位历史伟人。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历史地位和精神遗产都曾做过科学的论断和崇高的评价。2005 年 4 月 29 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时曾进一步指出:“孙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
  孙中山的精神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一,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孙中山青年时代即抱救国之志。其时中国处在“虎视鹰瞬”、“蚕食鲸吞”的民族危亡局势下,他在建立革命的团体“兴中会”时,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其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孙中山在他的革命征程中遭遇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危险,经受过种种打击和威胁,诸如十多年流亡海外时的“伦敦蒙难”,美国海关的“木屋被囚”,又如多次的起义失败和内部分裂,以及长期的生活漂流无定,从未影响他的斗志,而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屡挫屡奋,再接再厉”,继续领导革命。其三,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孙中山从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的逍路,开始对改良派和洋务派官僚的政治立场还认识不清,曾一度打算与他们合作,但当他发现他们反对革命反对共和,就与他们展开坚决的斗争。正因为这样赢得更多群众的支持,组成反清革命的同盟会,使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其四,爱民为民的奉献精神。孙中山把古代的民本思想的精华(亲民、爱民、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同现实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结合,形成了以“民”为核心指导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此中贯穿一种爱民为民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其五,高尚卓越的品格风范。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在领导辛亥革命以及国共合作的丰富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形成了卓越的道德品格和人格风范。这
是孙中山高尚的内在素质外化的表现,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 130 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一、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专制统治对中华民族的桎梏
  在近代以前常有这样的话“不要伤天害理”“父命难违”“不要犯上做乱”等等。这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在国民忘记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孟创立以来,在汉代经董仲舒的发展,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开始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后又经宋代程朱理学的装饰,已完全居于统治地位。从此,维护纲常名分,维护专制统治。君权神授便成了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已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的言论准则。在这部专制思想桎梏下,人性被压抑,智慧被禁锢。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江山的长治久安,极力实施愚民政策。且不思进取,固守农耕经济、甚至闭关锁国、虚骄自大,固步自封,把民主平等意识、人文意识斥责为“异端邪说”,把先进科技拆为“奇技淫巧”严酷摧残、封杀。致使中华民族从此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被工业文明所抛弃。
  二、新思想、新政制的萌发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西学东渐”出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政治制度也逐渐传入中国。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西方世届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制外侮,谋求民族语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首先,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接着又有朝廷重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等先进思想,并付之实践,开展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但由于受专制统治的局限,收效甚微,最终失败。在此形势上,以郑关应、王韬为首的早期政治维新思想产生。接着便是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思想兴起。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西学,宣传维新变法,主张改革政治制度。自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政治维新,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竭力阻挠和破坏,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证明在专制思想、专制制度统治下,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中国近代思想、政制的变迁
  在维新思想被扼杀,改良道路走不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严峻形势下,孙中山先生结合国情,迎接世界潮流,吸取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等民主进步思想并认真探究西方的启蒙思想,集古今中外精华思想于一体。第一次系统地明确地提出了科学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从此使中国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思想变迁,并由此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变迁。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明确指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要用武力推翻清王朝,后来又明确提出不但要达到国内各民族平等,还要谋求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的君主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自由、博爱;民生主义就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经济。
  世界上无论哪一地区,哪一民族,其对人生的追求无非是两大方向,一是物质享受,一是精神享受。精神享受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独立、自由、和谐相处。其平等、独立、自由既包括本民族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独立、自由,也包括本民族外族与族之间的平等、独立、自由。各民族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强权,和平共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同时也充分揭示了人生对物质、精神的两大追求,反映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当时的中国大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即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思想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全国资产阶级及广大民众的积极拥护。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积极著书立说,甚至以生命捍卫、宣传“三民主义”。逐渐地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使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全国各地多次发动了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的武装起义。其中萍浏醴起义、皖浙起义、七女湖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等都给清王朝沉重打击。最终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着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11年12月末云集南京,谋划成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府——中华民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基于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纷纷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企。为了捍卫“共和制”,孙中山先生积极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它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了再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随之,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努力下,南北议和。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彻底覆灭。从此“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孙中山先生成了“共和国”当之无愧的缔造者。虽然后来又出现了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多个独裁、专制、破坏共和政治的反动份子。但由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以及孙中山先生及广大人民的积极斗争下,他们的倒行逆施都没能得逞,最终都被人民被历史所唾弃。可以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思想和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共和政治,民主政治。
  四、孙中山思想体系与今天的中国。
  我们今天之所以纪念辛亥革命,就是因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但在当年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使中国的思想、政治发生了变迁。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改变中国被奴役受屈辱的地位,勇于向全世界先进国家学习,联合各同志士仁人,寻求救国真理。他们努力把各国的成功的经验,思想理论,施政方针,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充实中国革命的理论,制定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将其精华熔铸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中。这种放眼全球,立足中华振兴大业的科学精神,今天尤其值得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他的“三民主义”思想至今也是知道我们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孙中山先生不只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建国方略》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气魄宏伟的改造国家的计划。在当时旧中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只能将其视为无法实现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孙中山先生倾心规划的宏伟设想正在逐步地变为现实,并在不断地造福于中国人民。
  《建国方略》中曾经提出在上海一带建设中国东方大港的计划。从2005年开始运行的上海洋山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500万标准箱,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在三峡建坝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里”。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里开发的构想。这座跨世纪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于2006年9月20日,三峡工程开始进行156米水位再到175米水位蓄水,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三峡工程使长江名副其实地变成了黄金水道。
  《建国方略》中提出了“火车进西藏”的设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极力倡办铁路,并进行具体筹划,2006年7月1日,孙中山“火车进西藏”的计划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是孙中三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孙忠闪先生近百年来的理想正在变成货或逐步变成现实。
  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大方向就是与世界接轨。所谓与世界接轨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  化,发展民主实业,富裕民生。而这一切都是孙中山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已为我们总结好了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我们今天对民主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就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的进一步实践。我们当前实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民生工程”也就是对“民生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必须承认“三民主义”思想既可救中国,也可以强中国,更可以富中国。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理论,但是“三民主义“对于中国的建设还是有着实际意义的。在当前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探索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汲取更丰富的精华,进一步发扬光大“三民主义”,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使其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腾飞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愧对先人,才是对伟人的最好纪念。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孙中山历史伟绩,继承其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先进思想,继续完成孙中山未尽的革命事业,致力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进仙中支部  谢红章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