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三十年来,我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发生了巨变。这些变化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展示得尤为明显,并不断被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望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作为改革开放亲历者的我们无不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政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民主宪政不断完善的三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宪法,这就是现行宪法。现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如彭真同志在《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新宪法”。现行宪法的颁布,对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进一步确立了宪法的权威。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其中在理论、制度和改革方面都有重要创新,其中不少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需要在宪法上加以确认。因此,如何通过宪法的修改,是我国的宪法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实现政治文明的要求。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公民权利方面,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也是现行宪法的几次部分修改中第一次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我国宪政理念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宪法自身的不断完善,从根本法的角度为保障人权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特别是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的表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公民财产的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财产权,提供了宪法保障。另外还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主法制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法上的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宪法自身的发展完善。在改革开发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现行宪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要求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大大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人们衣食住行发生根本改观,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社会风尚、民俗风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十年。
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前广东城镇居民的粮食和肉、菜等副食及布匹、棉花等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凭票限量供应。许多地方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们生活简朴,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着样式颜色单一。改革开放后,在全国率先富起来的广东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率先在全国达到了小康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东人的穿着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城乡市场上,从丝绸、化纤到精纺棉织品,从呢绒、羽绒到裘皮制品,服装样式和面料琳琅满目。西装和夹克衫统领男装主流。裙服和旗袍成为时尚的女装,受国外及港、澳、台影响的格式时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领着我国特别是青年人衣装的新潮流。服装不仅为了御寒蔽体,还成为品牌、个性、时尚,以及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展现。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粮食生产达到自给,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城乡百姓的餐桌日益丰盛起来。传统的饮食结构正悄然变化,注重营养,讲究合理的膳食结构。“食在广东”得到充分体现。城乡的餐饮业大发展,豪华饭店和大排档共存,早晚茶、粤菜兴盛并风行全国,中国八大菜系和洋快餐、洋饮料,逐渐被寻常百姓所孰知。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正在形成,食疗、药膳和滋补食品也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改革开放前,广东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3平方米,农村也不过6平方米。城市住房总体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须用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在广东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际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人民的住宅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城镇居民纷纷告别杂院、排子房和筒子楼,成为单元楼和别墅的主人。标准的住宅设计合理,有起居室、会客室、厨房和卫生间。室内设施与装修日趋美观时尚,居住外部环境也日渐优美。众多农民告别土屋草棚,新建起破瓦房的小院落,甚至盖起小楼房,安上电灯、电话,通上自来水,逐步推广使用煤气、天然气或沼气,生活条件与城市越来越接近,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城市化进程之快,位居全国之首。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感觉出行差,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有了多种选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城市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密集的高速公路连接各地,航空和水运空前发展。
中国是自行车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前自行车是广东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快捷轻巧的摩托车受到城乡年轻人的偏爱。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迅速,乘坐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多。私人购买汽车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报刊、广播、电影尤其是电视事业,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普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们普遍追求健康、愉快的生活,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大中小城市的公园、广场,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健身的身影。随着城乡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目前我国人均寿命超过70岁。传统的年节习俗在继承中发展。既保存优良的民族文化,又注意与世界接轨。政治节日与民俗节日并重,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购物,假期读书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只要我们积极响应汪洋省委书记的“以新的一轮思想解放迎来新的一轮大发展”的号召,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广东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未来会更高更强,世界也将因此而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