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全球化发展,粤语使用率在青少年中显著下降。作为岭南文化的活态载体,粤语的式微不仅影响文化的多样性,更导致古诗文音韵之美难以完整传承。中山市政协委员、民进中山一中支部主委贺琳在调研中发现,大量的中山本土儿童无法用粤语完成日常对话,这一现象引发其深刻思考。

中山市政协委员、民进中山一中支部主委贺琳
贺琳深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进自成立起,就非常关注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像叶圣陶、许广平、冰心这些教育、文化界的名流都是民进会员。正是主界别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使得贺委员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格外关注。他觉得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必须要展现出民进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贺琳倡导制定《基础教育阶段粤语传承培养计划》,提出分龄段推进的策略:在幼儿园以“游戏浸润”为核心,建议采用“粤语童谣手指操”“广府早茶角色扮演”等教学法;小学阶段开发《粤韵古诗》校本教材,将《春晓》等名篇与粤语九声调结合开展教学;初中创设“粤语文化研学路线”,带领学生走访西关大屋、粤剧博物馆等地方,用方言记录、口述历史。并提出“三课堂联动”模式——主课堂系统教学、第二课堂社团拓展、社会课堂实践应用,争取让粤语文化弘扬光大。 贺琳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留存乡音,更希望激活文化基因。他认为方言是回家的路,觉得当孩子们用粤语诵读“月光光,照地堂”时,唱响的并非是简单的童谣,而是在连接千年的文化血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觉得发展既要与时俱进,也要传承创新。他的提案就是想守护文化的多样性,让方言保护从“独奏曲”变为“交响乐”。 这位深耕教育20多年的委员,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这片热土上的文化记忆,让稚嫩童声里的粤韵清音,继续唱响岭南美好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