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履行职能>> 参政议政>> 提案答复 >> 正文
关于中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2006-10-22  来源:中山市建议提案在线  【收藏本文】 浏览 2680
案 号20060028
案 由关于中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提出人民进中山市委会
详 细 内 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五大统筹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下发了专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强调指出: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党政领导以空前的热情、气魄和力度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特别在近年来加快创建省现代化教育强市的过程中,教育工作更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市教育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城市与乡镇,镇区与镇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绩。
    但是,以国家对沿海东部发达地区和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标准、高要求看,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我市义务教育乃至基础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双高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民进中山市委会组织开展了本调研,目的是希望比较深入地了解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分析其成因,并尝试探寻可行的解决对策,为市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某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咨询。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我市义务教育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各镇区随全市一起,教育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作为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先行地区,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追求的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而不是一般意义的高度普及,更不是基本普及,总而言之,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整体意义上的优质教育,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基本满足接近全面小康社会的人民群众需求现代化教育。这就是我市在1987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1998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础教育年限已经延伸达15年之久后,义务教育发展仍在进行的不断努力。
    在基本普及和后来高度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策略的带动,特别是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强市目标的指引下,我市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空前长足的大发展,大成就。
    首先是高水平。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不断攀升,高中阶段普及率95.8%;高考升学率达93.85%。不仅当地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很好普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不断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其次是高质量。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市义务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首先是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增长迅速,2003—2005年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达15亿元,比其前几年的总量还多;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教育经费增长明显,200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8.28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3.99亿元,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2.4%。在超强度投入下,教学设备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功能场室配套水平,仪器设备充分程度,电教室与多媒体平台数量,图书总量与生均数量;计算机与学生的人机比,拥有校园网学校的数量与占比例增量明显;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校长职级、学历、职称,师生比,专业教师配备,教师学历与职称,骨干教师数量与比例,校长、教师待遇(工资收入与住房解决)均有显著提高。以条件完善为物质基础,我市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明显。小学在综合素质评价指引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水平、审美素质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在省、全国重大竞赛以及跟同类地区进行信度较高的各种比较中,均有良好的成绩,与此同时,包括镇区小学在内,一批质量过硬,声誉良好、特色凸现的现代学校正在形成。初中曾一度是我市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质量相对低下是制约我市普通高中发展和高考水平的瓶颈,在创建省教育强市的进程中,我市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这一问题,以市政府名义颁发专门文件,启动了“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经三年努力取得明显实效,彻底扭转初中质量不高的被动局面,初中毕业升中统一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优秀学生人数、比例成倍增加,全科合格率、学科合格率、优秀率明显提高,低分率显著下降。
    2、镇区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全市义务教育双高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镇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在高水平的平台上走向均衡。
    教育强镇是对一个镇区教育水平、实力的综合评估,也是对其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信度的评价。我市24个镇区中,2002年仅开发区一个教育强区,短短三年,而今已经发展到19个,占全市镇区的80%,这就我市综合教育实力整体增强、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支撑这批教育强镇的基础是一系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重要指标的提升:诸如教育投入、校园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水平、教育普及程度、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等的跨越式发展。其中特别是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创建等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等方面,相当部分曾经基础薄弱的镇区赶超速度惊人。继坦洲镇成功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创建南半部第一所省一级学校之后,港口、东升等镇区也取得巨大成就,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等级学校数量、比例成倍增加,从升中考试、学科竞赛到教育科研成果获奖,都早已突破市直属学校、城区与少数经济发达镇区的局限,遍及了几乎所有镇区,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镇区教师学历达标率、小教大专、初中教师本科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城区。镇区学校美誉度明显提高,“优质教育必进城”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加快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随整体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存在问题
    但是,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够均衡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欠发达镇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跟我市一些城区、发达镇区以及全市平均水平仍有相当距离。特别是至今尚未建成省教育强镇的五个镇,差距还比较大。
    主要问题有:
    1、一些镇区因经济欠发达,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育条件不够优越。
     尚未建成教育强镇的5个镇,教育投入水平和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已经创建强镇的19镇区和全市平均水平,以2004年为例,全市总投入18.28亿元,神湾、阜沙、横栏、民众4镇总计为0.566亿元,占全市的3.09 %,与它们拥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与比例很不相称。
    这些镇的办学条件跟城区、已经建成教育强镇的镇区、全市平均水平比也有较大差距。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布局调整尚不充分,教育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总量不够而又分散,结果是学校占地、建筑面积比较少,面积功能场室配套水平低,教学辅助用室和行政用室不够,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较低,电教室与多媒体平台数量少,图书总量与生均数量相对不够,特别是作为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信息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神湾、阜沙、横栏、民众4镇的计算机与学生的人机比小学、初中依次分别为39 :1、11.3:1,22.7:1、5.7:1,15:1、21.3:1,10.8:1、10.9:1。而全市平均是小学8.2:1,初中7.2:1,差距明显。拥有校园网学校的数量与占比例也明显低于市平均。
    与此相关,师资力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神湾、阜沙、横栏、民众4镇无论在中小学校长的职级、学历、职称,师生比,专业教师配备,教师学历与职称,骨干教师数量与比例,校长、教师待遇(工资收入与住房解决)等方面都与全市平均水平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小学、初中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9.6%。
    小学教师大专率和初中教师本科率分别为:85.4%、75.8%;其中,神湾镇、阜沙镇、横栏镇、民众镇小学大专率分别为:70.2%、85.1%、81.1%、76.9%;其中,神湾镇、阜沙镇、横栏镇、民众镇初中本科率分别为:50.5%、73.4%、61.7%、75.8%;全市小学教师小学高级职称和初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31.4%、3.8%;其中,神湾镇、阜沙镇、横栏镇、民众镇小学教师小学高级职称率分别为:17.7%、28.0%、40.2%、37.0%;其中,神湾镇、阜沙镇、横栏镇、民众镇初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率分别为:2.1%、3.7%、1.1%、2.1%。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是明显低于全市水平。
    2、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与义务教育的投入、条件息息相关,我市城镇之间、镇区之间义务教育质量也仍然存在相当差异。以最具有可比性的初中质量综合评价为例,2005年初中质量评价阜沙、神湾、横栏3镇,质量排位整体偏后,依次为24个镇区中的18、23、24。
    在这种状况下,当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发展生态也有所差异。大致说来,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镇区,民众重视支持教育的情况也相对较弱。

 

办 法

    总建议是:加强区域统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市级财政对薄弱镇的支持力度。
    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尚欠均衡问题。一个关键因素是一些镇区因财力不足而导致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一些镇区财政确实困难,虽然已经尽力,仍然不能适应双高普九的要求,因此,市财政向经济发达镇区加大支持力度很有必要。
    (二)尽量缩小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差距,努力实现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
    为保障我市教师,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镇的教师待遇,市结合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在2003年提出小、初中、高中教师平均最低收入线的规定,确实起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最低保障线并不意味着全市中小学教师实际收入的基本均等。不同镇区之间实际差距不小,出现了我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的不等,同工不同酬现象。不仅对于教师个人有失公平,对事业也有些影响,就是落后镇区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建议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整体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缩小差距,努力实现区域内教师的同工同酬。
    (三)科学制定全市生均经费统一标准(或者最低标准),力保足额划拨,为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作好准备。
    (四) 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优化教研指导,促进区域内质量协调发展。在现有15所优质化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此类学校,特别是初中数量;并及时启动小学优质化工程,保障全市小学、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镇的小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答 复

中教函[2006]121号

对中山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93028号的答复

民进中山市委会:
    贵委提出关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市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镇区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差异,经济欠发达镇区对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造成镇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局对全市各镇区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陈根楷市长在今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特别提到:“实现教育公平,是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发展不均衡问题,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瓶颈在农村,加快农村教育振兴是我们当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发展起点,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投入上、制度上采取措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要实现学校基础建设的均衡,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建立政策调控和利益引导机制,使政策措施向薄弱点倾斜,适度借鉴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控资源配置,达到扶贫帮弱的目的。要加大区域内校际间的干部教师交流,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建设,促进校际间师资的均衡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市、镇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严格按照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保障中小学公用经费投入。要加大对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镇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不断发展。”
    一、关于加大市级财政对薄弱镇区的支持力度的建议
    为支持我市经济欠发达镇区发展教育事业,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项倾斜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专项经费支出比例和用地指标、给予贷款贴息补助等措施大力扶持财政情况较差的镇区。2006-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给阜沙等5个镇区各转移支付400万元用于发展教育,同时连续2年各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这几个经济欠发达镇区创建教育强镇。我局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在专项经费安排、师资引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大力支持这几个镇区。特别是在专项经费安排方面,我们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对经济欠发达镇区创建教育强镇给予重点倾斜。2005年,在我局安排给镇区的专项经费中有2524万元拨给了阜沙镇等7个经济欠发达镇区,占39.2%,其中阜沙、民众、神湾、横栏等4个镇安排1002万元,占全市的15.6%。
    近年,我市围绕创建教育强市、创建教育强镇(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全力建设规范化学校,启动“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大大缩小镇与镇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上优质学校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统筹协调各镇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例如,在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过程中,市政府分3年投入近4000万元专项经费,采用分类标准贴息贷款等措施大力支持、帮助镇区落实中小学调整规划,加快调整进度。其中阜沙等7个镇区的贴息比例为100%,仅2005年贴息金额就达645万元,占全市的55%。2003-2005年我市中小学第二轮布局调整工程涉及241所项目学校,全市投入资金11.2亿元,建筑面积767219.42平方米,新征地2794.72亩。通过新一轮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越来越接近,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关于尽量缩小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差距,努力实现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的建议
    2003年9月,我市全面实施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教职工工资结构由固定工资(国家和省定的津补贴等,即统发工资)和浮动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奖金)两部分组成,岗位工资按月发放,绩效奖金按学期发放。绩效奖金在浮动工资中占较大的比例, 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较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体现优教优酬的基本原则。同时,为便于改革顺利推进,在改革前对全市镇区公办教职工实际收入调查的基础上,按月人均增加200元的标准,设定镇区公办教职工收入指导性意见,使镇区公办教职工的总体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他们初步享受到改革的实惠。
我市实行分级办学体制,镇区根据各自经济的承受能力,按照市定的镇区公办教职工收入分配标准,来确定所属学校教职工收入水平。由于城区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有差距等原因,由分级办学体制引起的收入不平衡。
    我局已看到问题的存在,并于2006年初,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我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减少城镇教职工收入差距,增加教职工收入待遇,专门组织了有关部门多次研究制定镇区教职工增加工资的工作方案,但国家近期将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市政府已明确表态,待国家、省有关新一轮工资改革的文件出台后,就一并考虑提高我市公办教职工收入的总数。
    三、关于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优化教研指导,促进区域内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关于加强督导评估方面。
    市委、市政府督办部门和市教育局把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作为今明两年督办工作重点,市督办部门将该项工作列入镇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定期、不定期地发出督办通知单,并深入镇区进行督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创建工作的有关问题。我局将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支持镇区的创建工作,为镇区出谋献策,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形成了刘传沛局长亲自抓,各分管局长分工负责,各个业务科室、各相关镇区的联系人(科长)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教育督导部门充分发挥多年以来我市形成的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和机制的优势,根据广东省《创建教育强镇评估方案》、《创建等级学校评估方案》、《中山市镇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年度考核细则》等评价指标要求,加强督政、督学,从教育思想、教育条件、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与教研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具体指导镇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改进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二)关于优化教研指导方面。
    从2005年开始,我局教研室组织全体小学教研员深入部分教育教学质量较薄弱的镇、校进行调研指导。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探讨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问题,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受到了各镇区和学校的欢迎。初中部以《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和《初中教学质量评价》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围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建立了定期定时到镇校开展教研工作的制度,每周星期三、星期五组织初中部教研员到镇校开展教研指导工作时间。每到一所学校,镇区内所有中学教师都一起参加了相关教研活动(特别是中考总复习研讨活动),使指导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全体高中部教研员每学期都到全市20所高中进行视导,每到一所学校,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座谈,尤其是对高考备考工作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指导。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